所谓阶级固化,就是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外语,你的孩子在学猫叫

前些天,妻子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去得稍微有些早,在等放学的时候,发现老师在教孩子们唱《学猫叫》。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一群三四岁小孩子,在那里欢乐的喵喵喵。

“看着像智障儿童。”妻子说。

在我们这种小地方,我和我妻子,基本属于多读了几年书的人,在我们的意识里,这种口水歌,既不好听,也没有什么营养,既不能给孩子们带来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也不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乐感。于是,妻子对于幼儿园教孩子们唱网红歌这种做法,表达了极大的愤慨:“难道就不能欣赏一些钢琴曲?”

几天后,一位在某一线城市工作的朋友回来,我们做东宴请,席间闲聊,朋友说,他们自己在大城市压力大,孩子压力更大。刚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了英文和日文两门外语的学习,同时每周还要参加舞蹈和钢琴两个兴趣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当晚,妻子就开始叹气:“别人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外语,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猫叫。阶层固化,从三岁已经开始了。”

02 迁徙

平心而论,我们所在的小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在我们的小城工作,压力基本都不算太大,大家都住着130平起步的大房子,不用还房贷那种。一家两个人工作,衣食住行虽然不宽裕,但也足够安稳一生。

每到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叫上三五家好友,带着尚且年幼的孩子,去郊外踏青、野炊,大人们喝酒打牌吹牛,孩子们捉迷藏、过家家……

我认为,这,就是岁月静好。

可是就在前不久,经常在一起玩的老张夫妇,却通过各种努力,一个考上了省城的公务员,一个去省城当了老师,举家迁往了省城。

带院子的别墅,换成了不足70平的老旧单元楼;上下班步行5分钟的路程,变成了地铁倒公交两个小时的煎熬。

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老张说,在咱们小城,基本就是咱们痛快一辈子,但孩子遭殃一辈子,等孩子长大,会依然在咱们这个阶层,混着咱们现在的日子,等到他们的时代,阶级跃升的渠道,可能就完全锁死了。

老张还说,什么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提升一点,孩子的起跑线就往前挪一点。

三十多老张慷慨陈词的时候,已经白了不少的头发在风中微微颤抖。

03 老师

其实老张早就有离开的想法,但最终的导火索,还是孩子的幼儿园老师。

老张和我们的孩子,读的都还是我们当地算是不错的幼儿园,宣传的各种先进理念各种先进模式。在平时,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外边吃夜宵,忽然看到从旁边KTV出来几个年轻女孩子,一个个醉醺醺的,叼着烟、骂着脏话。我们都觉得声音这么熟悉,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孩子的老师们么?

一看这些小姑娘们,哪有一点为人师表的样子,老张的暴脾气就上来了,在大街上给这群老师们上了一堂政治课。我拉都拉不住。

结果怎样呢?老师还是那样的老师,但是老张的孩子在班里,变成了最不受老师待见的孩子,老张知道是那几个小姑娘们在报复。

我还开导老张:“你想想,在咱们这十八线城市,当幼师的都是什么人?都是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天天混日子,连个正儿八经的大学都考不上的丫头片子们,才去读幼师,然后回来祸害下一代。就凭你几句话就能让他们回头是岸?想多了兄弟!”

老张恍然:“怪不得咱们的小孩,儿歌不会几首,抖音网红歌倒是张口就来!”

于是就有了后来老张举家迁徙的事情。

老张走了,我明白了两件事儿:第一,周末的聚会老张不会再参加了;第二,我的孩子和老张的孩子,不会再有共同语言了。换言之,老张的孩子,实现了阶级跃升。

04 道路

其实,在我们的小城市,向老张这样有魄力、有决心、有能力的人不过,甚至是寥寥无几。比如说我和妻子,我们自认为,论能力,还是可以出去闯一闯,但是我们魄力不足,觉得在小城优哉游哉,岂不美哉。

这样的想法,和大部分小城的人们,大同小异。于是我们这“大部分”人的后代,会和我们小时候一样,在小城读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费尽力气,考上一个二流大学,继续平凡的一生。

如果他们不付出非常的努力,他们的一生,将和我们没有本质区别。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的,可是有人生在十八线小城,有人就生在罗马。而且,十八线小城通往罗马的条条大路上,行人并不多,因为这路上,满是泥泞和荆棘,还没有补给,不到迫不得已,是没有人愿意走的,毕竟,十八线小城看起来也不错。

老张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去罗马的人之一。所以,等到老张的孩子再有了后代,就变成了“出生就在罗马”的那一群人。他们和“出生就在十八线小城”的人们,自然形成不同的阶层。道理就这么简单。

05 数千年一直在上演的故事

其实,说到阶级固化,这是个司空见惯的事情。

因为,阶级已经固化的几千年。

从“阶级”这种东西出现以来,它就是固化的,简单说,就是你爹干嘛,你也干嘛。

你爹是皇帝,你以后再不济也适合王爷;你爹是贵族,你也是贵族;你爹种地,你也种地。没什么悬念。

实现阶级跃升的途径,只有两种:读书,造反。

读书,十年寒窗,悬梁刺股,金榜题名,青史留名。

造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将功成,永垂千古。

两种途径,成功率很低。

几千年过去,途径还是这两种。不,鉴于现在的时代背景,造反是不太可能造反的。所以,阶级跃升最有效的途径,和几千年来一样,就是读书。

甚至从某些角度讲,由于普惠的教育,现在阶级跃升的通道,其实是加宽了。毕竟在古代,读书,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特权。

一个十八线小城出生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读书,考上名校,出国深造,变成完全另外一个阶层的人。这就是去往罗马的路,很难走。

但层次越高,人数越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读书,这个阶级跃升的通道,本就不是为所有人打开的。

或者说,它看起来像是对所有人开放,但只有极少人,敢于真正去走一走。

06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全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愚公说:这两座大山,我挖不完还有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挖不完还有我的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一天能挖完。

阶级跃升也是如此,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事情。

所以,人们才说,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人。

就比如说老张。

老张夫妇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与他们三十几岁的年龄极不相配的努力,在省城找到了工作,那么,他们从十八线小城走到罗马了吗?

并没有。

他们现在只是立足,他们的孩子去了省城,刚开始受制于经济状况,势必也读不了名校。

从“立足”到“融入”,这是几十年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他们的孩子来完成。

但至少,他们已经在通往罗马的大路上的一个驿站里,在这个驿站里,已经没有人教他们的孩子学猫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阶级固化,就是别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外语,你的孩子在学猫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