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14章 经验行为和人格中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和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关注点在于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文化在其中起作用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个体彼此不同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处于不同的文化群体,其次一些群体中的成员与其他群体中的成员相比,可能彼此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这个词指群体的心理品质,正如一位作者所指出的文化,包括塑造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习俗,习惯信念和价值观,文化还包括语言思维模式,甚至包括对现实的基本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的遗传学不是跨文化差异的主要依据。

二、跨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对跨文化差异感兴趣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概化的可能限制。

解决心理学研究中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不仅对大学生进行研究,还要对世界各地的人进行研究。

2 跨文化冲突

心理学家关注跨文化差异的第2个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风格呈会引起误解。

3 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这也是一个比较理论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现象学的来源于人们对人类可能经历的多样性的好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不同文化中人类生活和意识的差异。只要瞬间的反思就足够了解到人们,看待世界和建构世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产物。

三、文化比较。

1 解构主义。

人类学中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由于没有独立或共同的参考,框架文化在本质上如此不同,以至于无法比较这种观点来源于一种叫做结构主义的学术流派,这一流派宣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只要离开了观察者的创造和建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和本质。

解构主义认为根本没有多角度的看待文化的方式,每一种文化关于现实的观点都是完善的,是无法从其他观点中分离出来的。

2 符号化的主体。

个体作为符号化的主体,只有使用自己的语言,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才能够被人们理解。

3 范畴化

认为在公有维度下对人们进行分类或者比较是不恰当的,在极端逻辑条件下,个体评估法意味着不能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比较,不能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没有什么现实的事物能够进行比较,所有的事物都必须在其自己的数据水平下才能被理解。

这种观点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他有否定化文化心理学的倾向。相对于实验研究这个流派,似乎更适合哲学辩论结果,近期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在试图承认其复杂性的同时,还要进行跨文化比较,这个决定可能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单只的玫瑰,但是我们仍需要研究植物学。

四、文化的特征。

文化可以与人格有关的许多方面进行比较,包括文化塑造其成员的行为情绪,体验想法和与外界建立连接感的方式和程度。

1 复杂性。

2严格

3 个人和社会

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的情绪体验不同,个人主义,文化下的成员会报告更多自我关注的情绪,例如气氛,而机体主义文化下的成员,则更多报告关注他人的情绪如同情。包办婚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常见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期待因爱而结婚。

2)佛教和个人主义。

佛教观点认为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部分。佛教观点认为,人是完整的,是与宇宙相联系的一部分,宇宙也是你的一部分,就如同此时此刻是由过去和未来的相同部分组成的一样,另外你是比你更大范畴的永久的事物的一部分,在这种意义上你是不朽的。

3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外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文化之间的差异,远古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更复杂。哈利特,兰迪斯认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社会都可以进一步按照垂直和水平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垂直的社会,是指个体之间完全不同而水平的社会是指人与人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集体主义垂直社会可能将权威强加于成员身上,而集体主义水平,社会则没有那么强的权威性,但从伦理道德上更强调平等和共享个人主义垂直社会有很强的权威感,同样也有很大的自由支持市场经济中的个体,而个人主义水平,社会重视个人自由认为公平的满足每个人的需要,是所有人共同的义务。

有些研究者开始怀疑是否夸大了个人主义支气管的差异,因为即便是在能够极端体现这一个维度的文化中,如日本和美国很多人都有各自文化准则之外的个人观点,也就是说日本有着很多为了个人成就而奋斗的个人主义者,美国也有关注他人需要的集体主义者。

五、文化评估与人格评估。

文化维度的复杂性与人格特质的认知复杂性相似。

1 人格特质。

一些中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本土的中国人格评估问卷,研究者突出神经质尽责性,依人性和外向这些因子研究方法与广泛应用的英文亮点描述这些特质的方法类似,但是看到才发现一个被解释为反映个体人际关系的因素,这与因素取代了西方样本中常出现的经验开放性因素,他们还发现了中国情境下的独特因子,例如和谐面子类似于尊严,节俭与奢侈以及他们叫做人情的特质。

2 思维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参与者看到一个场景时,可能更多的关注特定物体或人物,而日本参与者更可能关注更大的背景。

思维的跨文化研究中有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域,亚洲人和美国人形成和表达独立创新关键的程度之间的比较不同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观察,认为亚洲学生更喜欢4级硬币和记忆式的学习,不喜欢独立思考和欧洲裔美国人相比,不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而美国重视那些闹独立的人,发明家课堂上花重取宠的人和有想象力的人。

3 价值观。

1)寻找普遍适用的观点。

跨文化心理学家沙龙施瓦兹和。莱拉克沙继夫在1995年的一项重要研究识别出了10个价值观这10个可能通用的价值观,是权力成就快乐主义,鼓舞自我导向,理解仁爱传统顺从和安全,这些价值观还可以看成是人人都想达到的目标。施瓦兹和沙继夫还提出可以按照两个维度划分这些价值观,一个维度是求变,保守另一个是卓越自我,自我提升。

2)文化价值观差异

一些理论家认为个人主义文化的民族精神,强调自由选择权利和个人需要提取主义文化的民族精神的强调义务,互惠以及对群体的职责,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推理风格强调群体规范,个人主义者的风格强调独立和个人选择。

六、起源问题。

1解构主义者的躲避。

解构主义者似乎特别想回避这个起源的问题,因为这一流派的取向阻碍了这个答案的出现,回想结构主义者的批评,她认为脱离了由文化决定的感知和建构,人们就无法了解现实,因此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必须遵循某种文化不能在文化之外作出决定。

解构主义者认为文化不像个体那样具有自由意志可以任意进行建构,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文化关于现实的与众不同的观点,不可能依赖先于文化本身的任何事物,坦诚的说,这并不是起源问题的答案。

2社会生态学流派。

特兰蒂斯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模型:生态——文化——社会化——人格——行为

这个模型中行为源于人格,人格是教养过程中内隐和外显的教育方式。的结果也是社会化的结果,在这个背景中也叫做文化适应社会化是文化的结果。特兰迪斯模型中的第1个术语是生态指自然状况和文化产生的土壤以及文化所要完成的有特色的任务。

即使是生态中一个很小的差异,也会导致很大的文化差异,进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

我们还应该注意亚文化亚文化是大文化中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的经验的发展。

七、跨文化研究的挑战和新方向。

1 民族中心主义。

任何观察者对其他文化的观察都会受到自身文化的影响,无论他如何努力试图避免我们很难获得真正客观不受任何文化偏见影响的关键,一些人类学家甚至认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获得的。

2 夸大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被夸大至少有三个原因,第一跨文化心理学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寻找差异,第2个原因是统计学方面的第3个原因,是一种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外群体同质性偏见。

3 文化和价值观。

除非研究者很细心,否则跨文化心理学很容易导致文化,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给予现象学的思想,认为所有有关现实的文化观点都是正确的评价,任何一种文化的好与坏都是专横的民族主义中心的体现。

3 亚文化和多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个体研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很重要,从理论层面上看,一个人拥有两种人格的确很引人注意,一句古老的杰克谚语说,学习一门新语言,得到一个新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格心理学》第14章 经验行为和人格中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