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7: 分享一些我最近新学的知识点


最近又重新翻看了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一书,那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蛮实用的,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妨一起品位一下。

1)在关于请求提问这章节,作者说在跟别人的沟通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请求具体化。而且不要去讲不希望对方做什么,而是表达希望对方做什么?

比如:情侣关系中经常出现这一幕,女生对男生说:你可以少玩点游戏吗?或者直接陈述句:你不要再打游戏了。

乍一听,有种似乎抱怨的情绪在里边,站在男生角度想,男生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对他的指责,花费太多时间在打游戏上。

但实际上,我们就会发现,往往女生生气的不是这个,而是这句话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即我希望你可以少玩点游戏,抽出时间多陪陪我。

你会发现女生想要的其实就是,你多陪陪她。但只是在表达语言时,直接讲了不希望你做什么,而未表达希望你做什么。

所以木讷一点的男生,自然get不到那个点。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女生的一句,我想你了;我感冒了;而大多数男生都会回复,嗯嗯,哦哦,多喝热水。

不知道这些回复在女生那里会怎么想?如果是更加生气的话,那倒建议你不妨下次直接表明自己的希望。

比如:我想你了,你想我吗?我感冒了,我希望你给我买点药,并安慰安慰我。

那想必再木讷的男生,也知道该咋做了吧。

2)作者提到在我们跟别人沟通聊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予对方反馈。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有些时候,两人的聊天就像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一个人没完没了的讲,也不问问听的那个人,清晰吗?明白吗?就只顾着自己说。我们暂且不管听的人有没有明白,你的喋喋不休就已经让人反感了。

不过,有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有时候别人的一言不语并不代表他没在认真地听,相反,他可能也听进去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回应你,观察他的表情,就会发现略显局促不安,他大概就是不知道怎么回应你。

所以,在期待对方回应,反馈过程中,我希望讲话的那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听者感受。我们常说要学会理解他人,但我发现理解他人,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很难。

因为对于一个不经常留意自己内心声音的人来说,又怎么能够做到聆听别人的声音呢?这需要一定的功底。

3)相比我们经常提的想法,建议,我们可以更多留意自己的需要,期望以及感受。因为我发现现实生活,我们很多人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以及建议。

对爆出来的某一件事,很喜欢评判,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还以自己的观点为荣:你瞧,我是多么的有主见,想法。

但其实,这里我想要你表达的是个人的感受,以及留意身体的变化。某种程度上,身体的反应就代表你的需要。

比如:蹲的很久,腿会麻。那似乎就是身体告诉你:我现在腿部不舒服,我希望你可以站起来一会,活动一下。

再比如:当我正敲打着键盘,突然间就开始打盹,我意识要我的身体告诉我:你现在很瞌睡,你要尽快完成文章,上床睡觉。

而表达个人的感受,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不太擅长表达。当你告诉他,请分享一下你开会前的感受,心情是怎么样?

往往我听到的最多是想法而非感受。当然这不能怪各位,因为我们都习惯了表达想法。表达个人的感受,其实不妨可以多用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比如,积极性色彩的开心,快乐,心旷神怡,欣慰,舒服等等;消极性色彩的焦虑,紧张,担忧,尴尬,局促不安等等。根据正向心理学的描述,相比消极性词汇而言,我鼓励大家尽量多用积极性色彩词汇。

因为有时候,可能让我们不舒服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些消极词汇本身自带的能量。比如:丑陋(ugly)这个词,请坚决不要用。

不信你可以多品位一番,用丑陋两字造几个句子,看自己的心情如何?我想你大概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67: 分享一些我最近新学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