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与双减

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奥运之后,曾有人说从此再无奥运。是呀,那盛大的开幕式,非我这文化底蕴数千年的国度才会拥有。

北京成功举办后,奥运会来到了英国和巴西。一语成谶,北京奥运果然难以超越。开幕式仅仅潦草地看了几眼,体育比赛,基本没看,每天只是了解一下金牌榜。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早非昔日吴下阿蒙,奥运会金牌数是数一数二的主。有这个就足够了,至于谁得了金牌到不十分在意。

我知道,运动员能参与奥运会,能拿到金牌,是汗水泪水浸泡出来的,心底是祝福他们的。

今年,日本举行了推迟了的奥运会。本以为疫情会让运动会彻底泡汤,谁知日本人还是拧着性子要举办,出乎我的意料。

这次准备观看开幕式,毕竟大家都处在东亚。日本文化又深受中国影响。开幕式,展示国家历史文化的契机,看看日本人会怎样操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直播画面阴冷,诡异,让人不寒而栗,我仿佛看到了二战“鬼子”一般,果断避之而不及。

比赛如何?如同往届运动会一般,不关注。

一天,和女儿闲聊,谈到了杨倩,我知道她是奥运金牌获得者。女儿感叹道,都是零零后,别人奥运拿金牌,她呢!语气中多有失落。我只能说各有各的路走,没有什么羡艳的。

后来,我又看到了一些新闻评论的吹捧,说什么清华学生杨倩放个暑假,到日本轻松拿块金牌。真有这么轻松简单?果真这么轻松,让我等辛苦之辈咋活呀?

网络上,有杨倩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去看一看。

她的经历确实辉煌。10年入选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射击队。自13年起,参加了各级射击比赛,取得了不俗的战绩。15年,入选国家青奥队,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16年,进入清华大学射击队。20年,被国家射击协会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今东京奥运勇夺金牌,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她不但是运动健将,还是人们口头的学霸。18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虽然运动员考取高校,文化科目分数有很大的优惠,但能进入清华,恐怕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能入清华,能为国争取荣誉,不能不说杨倩厉害。但我们不能只看其光辉的一面,其实她的成才之路,是相当不容易的。学习与运动,两条线都要跟得上才行。

11岁接触射击,日复一日地训练让她倍感乏味,一度想放弃。起初,父母并不赞同。见她付出努力了,想放弃反而支持她继续。

训练场上如何训练?射击,必须稳定,纹丝不动。据我了解,卧趴跪是常态。卧,一卧就是一个多小时,卧得肌肉变僵硬;趴,趴着举枪,不准动;跪,跪得腿麻木,站不起来还要跪。这些艰辛,常人是难以理解的。

大一时,母亲重病,都必须舍弃陪伴,全身心投入训练。

她能走到今天,并非得来全部费工夫。某些媒体所谓“放个暑假就拿块金牌”,这种轻松自如,显然是不恰当的。

她的成功,固然有自身的努力,可我们还要看到她的身后,一切都是国家在包办,在投入。全国如“杨倩”般的人,肯定还存在,只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她能被选中也是幸运的。

还有一位奥运冠军,收到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她是全红婵,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这些关注来自两个观念不同的阵营。有人赞许有加,有人居心叵测。不怀好意者认为她的心灵是不完整的,她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得不参与训练。你看,奥运会前,她曾表示自己跳水挣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她的梦想很简单,是吃辣条、开小超市。

不得不承认,她的家庭环境不是太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家扶贫攻坚,各种保障兜底的情况下,她家的日子是能够过得去的。她跳水挣钱给母亲治病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知道那些人叽叽喳喳干什么。

还有人说十四岁的女孩子应该听音乐会,看希腊歌剧等等,力求心灵之完美。这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句实话,刚脱离绝对贫困,有这个条件吗?即使那些中产,又有多少人在听音乐会,看歌剧?即使想看,到哪里去看呢?众多的小城市根本就没有,更不要说农村了。

全红婵小姑娘在东京奥运会上太出色了,5个动作,3次拿到满分。这足以证明她太有天赋了,为跳水而生。伯乐能发现她,既是她的幸运,也是伯乐的幸运,更是国家的幸运。

千里马被伯乐发现毕竟具有偶然性,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或许还有万里马根本没有进入伯乐的视野。最好的办法是这些千里马自己涌现出来。

他们没出来,他们哪里去了呢?有人开玩笑的说,他们补课去了。细细思来,这不是笑话。

今年这个暑假,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影响千家万户。那就是人称史上最严厉的“双减”。

这项政策,大多数人是支持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人人助力,实则一点效益也没有产生。人人补课,通过拉长时间,疯狂刷题而得到的东西,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你补涨几分,他补涨几分,一对冲,什么也没有。最不可理解的是,这种唯分数论而引起的补课风潮连小学阶段也没有放过。

曾笑那些孩子,放学后,又到另外的地方上班去了,他们唯有苦笑。每天下午,搞到九点十点,才能回家,成人也笑不出来。,

这种苦熬,最直接的就是孩子体质下降。眼镜多了,阅读没了,运动也少了。没有了运动,再有天赋的孩子,也难已发现。

所有的学校让所有的孩子,在“双减”之后,按照自己天赋喜好运动起来。将来,运动场上所需的各种人才应该比比皆是。我们这么多的孩子,即使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天才选手,也能独霸赛场。

我不由得畅想,在不久的将来,国际赛场上,很多项目是中国选手在同场竞技。如果不是举办地语言环境的不同,你或许会有这样的错觉,这不就是我们的全运会吗?

期盼那一天,早点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奥运与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