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重建》| 从家长的改变开始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片神奇的土地,你给它播种了思想的种子,它就会收获行为;你给它播种了行为的种子,它就会收获习惯;你给它播种了习惯的种子,它就会收获品德;你给它播种了品德的种子,它就会收获命运。所以,学习和成长绝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亲子关系的重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提高,亲子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每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可是在成长的道路上谁也不是一帆风顺,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往往给亲子关系带来裂痕。

不知道你家的亲子关系是否存在以下的情况:

第一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认知偏差。这会导致父母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进行不合理的管控,在被这么对待之后,孩子要么反抗父母,要么自我否定、自我价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第二类是父母与孩子在相处中缺乏情绪管理能力。这会使孩子渐行渐远,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可能会开始厌烦父母,和父母发生争执。

第三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的行为问题。这是指父母把孩子当作“笼中鸟”,不肯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导致一提到做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而孩子要么奋起反抗父母的管束,要么破罐破摔,逃避现实活在网络虚拟世界里。

第四类是父母与孩子的人格不健全,父母的人格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受到了打击和伤害,不敢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第五类是父母与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这是指亲子关系不断触碰人际边界,比如父母缺位以至于孩子充当父母的角色,父母反过来被孩子照顾,使孩子要么变得早熟,要么和父母上演非得分出输赢的大战。

这五类亲子冲突是所有有关孩子成长的问题,可归根结底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这五种问题是《亲子关系的重建》这本书的作者赵玉萍总结并提出的。作者赵玉萍是中国沙盘游戏实战专家,是国内多维沙盘游戏的代表人物。从事沙盘游戏的系列教学和研究工作20余年。组织的心理健康线上、线下培训的参与者达10万余人次,咨询过的个人、家庭案例3万余个,其中心理干预案例100多余。

《亲子关系的重建》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直面成长之痛重塑理想亲子关系的一本书。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乖巧的,听话的,聪慧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会抵触写作业、会叛逆、会拖沓、会情绪失控、会霸道或者缺乏安全感等等。

成长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是却让许多的家庭焦头烂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许多家庭都忽略了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事情,成长是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成长。

一、成长从改变认知开始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认知是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事件的预期。事情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如何去认识和评价它。

家长应学会运用合理的认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时应注意以下3点:

1、孩子本身存在的问题大多都是对父母一些错误认知的反映,父母的观念不改变,孩子就不可能改变。所以,家长要提高对不合理认知的觉察度,转变思维,减少自己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失调,学会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孩子的问题。

2、可采用写情绪日记的方式强化对合理认知的构建。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胆放手让孩子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合理的认知非常重要。

很多家长有一种固有的思想,你是我生的,我花钱养你,你就是要听我的,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与对待。

二、学会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所有的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你的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他们效仿的对象。家长的情绪也一样,你的情绪会传递给你的孩子。

西西(化名)是一位18岁的少女。她出生时是姑妈跟姑父养育的,养到五六岁之后由外婆代养,到了小学阶段是保姆换着养大的,初中阶段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和爸妈相处得比较少。大人们在一起总是吵架,西西感觉自己和他们相处得不舒服,在一起时也没有家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被爱。

西西与外婆、爸爸妈妈一同来求助,求助目标:解开多年的心结——是不是他们真的不爱我?我希望被爱。

在沙盘游戏的抚沙环节中,西西一直在哭,左手在沙箱里不停地抓沙,却无人关注和安抚她,三个大人正在沙箱里展开没有硝烟的战争:爸爸先将妈妈面前的沙子拨开,露出蓝色的底色;妈妈带着愤怒的情绪将沙子洒向爸爸,然后转身抽泣;爸爸又将外婆面前的沙子拨开,露出蓝色的底色,外婆不满地用沙子盖上底色;爸爸再次在沙箱里抚沙,他将沙子堆到西西面前,西西没有反应,依旧在哭;这时妈妈转过身来,看着其他三人。

在这个案例里出现了影响家庭的三个因素:

1、原生家庭的影响

2、父亲关系的影响

3、孩子承担了大人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爱是别人给予的,如果感受不到他人的爱,证明自己是不被爱的,而在这种模式生活的人们变化成为一种习惯,为人父母后也不知道如何把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继续持续着自己不被爱的生活模式。

学会爱才是爱真正的开始与流动,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生活的更加美好健康。

而不会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为在没有爱的世界里也感受不到尊重。

三、每个人的内心都容易受伤,而受伤最简单的原因是得不到尊重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只是孩子,不需要像对待大人那样去对待他们。殊不知,孩子也需要被尊重,需要像大人一样被尊重。只有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孩子才会看重自己、尊重自己,从而尊重别人、尊重人生。我们说,当你给予别人尊重与理解时,你就启动了他人的内在能量。

在亲子关系中,如何做到即便面对不同的立场或观点,也能顺畅沟通呢?只需要改变我们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就能做到,把以“你”开头的贴标签式语言变成以“我”开头的陈述式语言,只谈事实和自己的感受,不谈对错,不评判、不指责,以协商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觉很舒服,都觉得没有受伤害,而且能够争取让彼此的需要都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孩子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

关于如何解决与亲子关系相关的问题,本书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五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让父母重塑合理的认知,不再把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从而减少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控制;

第二个方法是让父母和孩子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驯服身体里的情绪小怪兽;

第三个方法是培养父母和孩子的意志行为,调整已有的家庭互动模式,让孩子跳出惯有的行为模式;

第四个方法是让父母与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让父母接纳并尊重孩子的特性,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做自己,以父母的改变和成长影响孩子;

第五个方法是让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双赢的人际关系,父母学会亲子之间相处的技巧,找到真正能够通往孩子内心的路。

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莫名其妙产生,而是在很多被家长忽略的细节中慢慢滋生而成的。很多孩子叛逆、不听话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没有看见孩子的痛苦,没有听见孩子的心声。

在一些家长中认为有些事不叫事,可是在孩子那里就是事儿,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事情。请家长不要以成年人的思考方式来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需要磨练但更要正确的引导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关系的重建》| 从家长的改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