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的开始
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次是为了生存,一次是为了生活;一次是为了做一个人,一次是为了做一个男人。
以前,我关心的只是如何让他去玩,现在我的工作才具有了真正
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对他的教育就应该结束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觉得对他的教育才刚刚起步。
2.欲念的发展
一旦人产生了需要一个伴侣的欲念,他对同别人关系的渴望以及表达自己情感的冲动都会随之而来。伴随着这个欲念的产生,一连串的欲念全都爆发了。
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不取决于自然秩序,而是因个体的差异或者风土人情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
自然教育是用人的感官去唤醒人的想象,人的教育是用人的想象去唤醒人的感官。正常的教育方式是,先进行自然教育,然后再进行人的教育。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相对于蒙昧的人或者野蛮人来说,有教养的人或者文明人的青春期或者性成熟要来得早。
孩子性意识出现的早晚跟个体的发展及所受的教育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孩子施加影响来加速或者延迟这个时刻的到来。同样,孩子身体的发展也会受到我们的干预,所以只要我们减慢这个进度,就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活力和精力。
我们经常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即当孩子对不适宜让他们知道的东西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的时候,我们是直接告诉他们真相,还是找一些借口敷衍过去呢?基于上述论点,我们现在知道该怎样做了: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首先,如果你回答了他们,就会让他们产生更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并不是越多越好。
其次,如果这个问题可以避免回答,那你最好不要欺骗他们,与其说谎,还不如闭嘴。
最后,如果你打定主意回答他们,那你的语言一定要简单明了,切忌长篇大论。另外,你的表情要平和淡定,千万不要让他们解读出神秘的意味。
相对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危害要小得多。如果你对孩子撒谎,哪怕只有一次,可如果被孩子知道了的话,他们就会觉得撒谎没什么不好,从此以后也会对你撒谎。这样一来,你所有的教育成果都会毁于一旦。
有些事情不适合让孩子知道,可万一到了不可隐瞒的时候,我们最好还是告诉他们。要么就阻止他的好奇心,要么就满足他的好奇心,否则的话,等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自己去探究,这对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你没有把握让他们16岁之后再去了解两性差异的话,那就在10岁之前把这些差异告诉他们吧。
品行端正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之一,但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犯了罪之后才会意识到品行端正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强迫孩子端正自己的行为,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向他们灌输有关犯罪的知识。
当我们把端正或得体这些概念讲给孩子听的时候,与这些概念相反的概念,诸如可耻或龌龊等也会在无形之中进入他们的头脑,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不想让他们知道的,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就会自己去进行探索。
他们一定会得逞的,而且伴随着越来越强的想象力,那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感就好像熊熊的火焰一样燃烧着他们的心。一个脸会发红的人的内心必然存在犯罪的欲望,因为一个真正无邪的人无论看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觉得羞耻。
在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一个神秘的微笑、一个诡异的表情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觉得我们在故意隐瞒什么,却不敢向我们提问。
说话自然大方,不矫揉造作,不遮遮掩掩,这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天真的交流方式,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避免孩子出现那些危险的好奇心。
要保证孩子欲念的发展有一定的次序和规律,就要想方设法延长其欲念发展的时间。时间越充足,安排就越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的欲念做出安排的应该是自然,而不是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证自然的安排能顺利进行。
用情感控制想象力,用理智去战胜偏见,这是唯一解救他的办法。
感性是人的一切欲念的来源,想象力则决定着欲念是朝着善的方向还是恶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想防止孩子变坏,首先得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发生偏差。
3.首个社会情感
当孩子的所有情感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不能用道德的标准去评价他的行为。当他把关注点移向自己之外的事物的时候,他的首个社会情感就要产生了。
紧接着,他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善恶观,因为善恶观的作用是对人性进行整合,所以它的形成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我们对他的关注越早越好,但要避免拿那些“小大人”作为他学习的榜样。尽管他已经表现得像个成年人,但他毕竟还处在童年时期。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遵循着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成长起来的自然的人。
进入青春期后,他的欲望开始一点点地膨胀起来,但他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的血液开始翻滚沸腾;他的生命力冲出他的身体,无限制地向外扩张;他的眼睛里燃烧着情感的火焰,开始留意周围的人。
他对别人产生了兴趣,终于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了。他知道人世间原来还有爱,并且对这种爱充满向往,于是他向别人敞开了心门。
按照自然的法则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感受到的第一份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情。
随着想象力的日益觉醒,他开始倾向于接近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时候,同性对他的吸引力要比异性对他的吸引力强。
所以,延长蒙昧无知的时期的好处就是,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的感性会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心里播撒下人性和博爱的种子。
那些过早地就被酒色及淫逸之事污染的孩子都非常残忍,堕落的生活让他们完全丧失了人性。他们性情暴烈、狂躁易怒,而且报复心很重。
他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想法,除了这个目标,他们拒斥人类所有的其他行为。他们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为了逞一时之快,他们什么都可以舍弃,包括他们的父母。
人具有社会性。因为人是柔弱的,所以必须生活在群体之中;又因为人具有共同的苦难,所以必须互相关心和取暖。
生而为人,我们避免不了要承担对他人的责任。由于自身力量的不足,我们产生了对他人的依赖。
要想触动一个年轻人日益增长的社会情感以及培养他善良、悲悯的品行,首先要让他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为了不让他的心灵遭受傲慢、忌妒和虚荣等的污染,你千万不要带他去那些浮华而富丽的宫廷或类似的排场,千万不要让他接触那些衣着华丽的人以及他们的交际圈。
除非是他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对上层社会的价值判断,否则的话尽可能不要让他与上层社会沾边。过早地接触奢华的生活对他没有丝毫的好处,你这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带坏他。
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遭受各种诸如贫穷、疾病、灾难、匮乏等痛苦,然后归于尘土。这才是生命的本质,对人性的研究应该从这里开始。
一个人长到16岁的时候就应该经历过痛苦,有过痛苦的感觉了,可他还没有看到过别人痛苦的样子,所以他还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随着身体的发育,他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并且越来越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从而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对于一个即将踏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多让他接触一些能够遏制而不是刺激他的感官活动和欲念的东西。同时,这些东西还要尽量不激发他的想象力。只有压制他的感官活动,才能避免他的想象力朝刺激人的欲念的事情靠拢。
他所接触的人、从事的活动以及培养的爱好,你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与把关。
我们应该让他们看见人世间的痛苦以及饱受痛苦折磨的人,但看一次就够了,如果看得太多的话,他们就会见怪不怪,甚至心灵都变得麻木,丝毫不为别人的痛苦所动。
并不是所有的痛苦都适合让孩子看见。我们要慎重选择某件事情,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带孩子去看。我们要保证这件事情至少能让孩子保持一个月的恻隐之心,并且时常思考其中的道理。
如果让他接触过多的事情,带给他过多的教训的话,他的感官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不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还会阻碍自然的进程。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有一种不得不发泄的激情,对老师来说,这种激情就好像缰绳一样,可以控制他们的行动。
他们之前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他们无所爱,所以他们不从属于任何人,只要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就行;可现在他们却是身不由己的,因为他们开始懂得去爱别人,所以就会受到所爱的人的束缚。
就这样,他和人类及其社会的关系开始形成了。不要以为他对所有人都会付出自己的情感,他只要去亲近那些和他相似的人。在他的观念中,和他相似的人就是那些和他有着一样的快乐和痛苦、一样的想法和情感的人。
一句话,他只爱和自己天性相同的人。这种爱看似是在爱人,其实还是一种自爱。
只有在天性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培养,并且他对自己的情感和别人的情感都有了深刻的思考之后,他才能脱离抽象的“人类”的概念,并将之具化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此基础上,他会根据自己的情感与这些个体中的一部分建立并保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