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爸的战争今年拉开了序幕。
我属于那种从小没太让父母操心的类型,然而现在却成了老爹的心头刺,总是扎到他。果然万物都是相平衡的,欠下的总归是要“还”的。这一切源于我的个人问题,对于找对象的态度不同,标准不同,以往还算民主,今年老爸实在是忍不住了,他看到身边活生生的例子,看着我还这么逍遥开始焦虑了,而且越来越焦虑,于是乎我们之间的避免不了“战争”。
我们之间的“战争”基本上是在电话端。我的态度还算端正,但是也抵不过老爸对我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在我看来,找对象这事情需要重视但是急不得,老爹似乎觉察到了我的佛系态度,对于我没有把终身大事放在第一位而发怒,觉得我做其他事情都是无意义的,比如在前阵子周末加了两天班的时候,没有休息有点疲惫的时候被老爹指责,在我的价值观、择偶观不被认可的情况下,我的情绪自然也会被引爆,相互的观点不被认同让沟通变成了伤害。我原来那个支持、尊重、民主的老爹好像不见了,我理解老爸这一切都源自于爱和担忧,担忧随着年纪渐长我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而耽搁自己。
这样的情况似乎已经不是个例,而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有两部纪录片,一个是由两位以色列导演拍的《leftover Women》,中文名《中国剩女》,历时四年拍摄完成,讲述了3位未婚女性在各种压力下,如何挣扎、主动争取、努力平衡,甚至逃离这个社会。还有一部是李波导演在2013-2014年拍摄的《中国剩女》,故事的3个女主角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成功女性、有普通上班族,但是有共同点都是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错过了爱情,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剩女”。
在一线城市未婚女性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独立、大多身材容貌也不差,却迟迟没有走进婚姻殿堂,尤其是深圳女多男少的情况问题尤为突出,有数据表明适婚的青年比例高达70%,有人调侃深圳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剩女现象”。
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的群体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和心态?于是导演试图跟拍这3位典型代表者寻找背后的原因,然而一年的时间并没有找到答案,剩女现象的出现绝不是一句眼光高低所能概括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以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的经验来看,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或许原本就是徒劳的。但是生活方式、观念和时代日益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多元化时代可以会逐步变得包容,但是年龄对于女性来讲依然是个坎儿,在今天的中国,剩女时代刚刚开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似乎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同盟军。
最近老爹估计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改变策略,5岁的小侄女近期常常给我我打电话,那个之前只喜欢二姑夫,扬言不要大姑父的小姑娘最近画风也变化了,我才知道小侄女成为了老爸的托儿。
侄女:“大姑,你找到大姑父了没?”
me:“哪有那么快,你不是不要大姑父嘛,想要什么样的大姑父呢”
侄女:“我要高高帅帅的,鞋子很好看的,眼睛小小的”
me:“为什么要小眼睛的姑父呢”
侄女:“就像小妞妹妹一样的小眼睛好看”
me:“姑姑好难呀”
侄女:“我也好难呀,我在学画画,画了好久呢,你也别放弃哦,去尝试一下嘛”
我一下子就被逗乐了,所有的情绪都释然了,我委托小侄女安慰下爷爷别生气,气大伤身,注意身体。小侄女欣然接受。
与老爹的“战争”我总是试图进行开导、试图讲道理,试图让老爸少一些焦虑,结果发现是徒劳的,没有人喜欢听道理,下次尝试着去讲故事。回避、焦虑、争吵不能解决问题,挣扎了半天还是决定趁着五一假期回趟家,跟我老爸当面聊聊,争取早日寻找到属于我的MR right,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