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正确地保持“特立独行”?

image

撰稿丨大胯

说在前面的话

有一项社会调查很有意思:

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准之上。

与这项调查结果类似——可能很早之前,你会隐约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强于别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逐渐认定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所以,有的时候别人会说我们“自恋”。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因此选择了:

“认真”把自己“扮演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那就真的是谬以千里了。

但问题是:

究竟如何正确地保持“特立独行”?


正文

不久前,我的一位长辈来家中做客,家人聚在一起闲聊,期间说起了去机构办业务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

这位长辈无意中说了句:“我好像每次去办业务的时候都挺顺利的。”

有人开玩笑说:“你肯定是有关系,提前打招呼的呗!”

长辈说:“哪有什么关系。”

“那你会跟他们讲道理不成?”

长辈说:“不会啊。”

“那你是怎么和他们说的?”

长辈说:“跟人家不要硬抗,你就和人家好好说话。你就说:’您好,劳烦您!我大老远跑来也不容易(确实是大老远跑来),这是我准备的资料,您看有什么漏掉的,我记下,回头再去准备……’。”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忙着点头称赞。

后来我就认真琢磨这件事: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仅想着要把事情做成,还一定要显示自己的睿智

不仅要去说服工作人员,还非要在“智商上碾压对手”,这就是毫无必要的了。

回头再想想,那些办业务“不够顺利”的人,无不是把工作人员当成了机构的一个个体,颐指气使,而不是把对方当成了一个有感情有温度的老百姓了。

每次总是一张口就是“效率问题”、“公平问题”……各种大词不绝于耳,最后只能落得双方冷嘲热讽了。

这样来看,那位长辈的行为就“温和许多”——在去之前就知道目的是把事情办成,让自己少跑几趟,而不是去参加“辩论赛”。

所以,后来我也学会了,正确的“特立独行”就是:

不显示自己不必要的侵略性

或是说:

不要试图去证明自己比别人都强。

也就是说:不要试图去扮演一个睿智的人。


读者当中不少朋友已经为人父母,家中有孩子,也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在学校当中“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哪些人受欢迎?实际上说出来就明白了:

成绩不错,爱运动,最好还会打篮球。

那什么样的孩子不太受欢迎呢?

比如高中阶段,有些孩子就会选择成为“有思想”的人:

读了一些东西之后,会向周边的同学愤世嫉俗地强调它。

比如,经常批判“人类的欲望”、“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还经常张嘴就是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甚或是年纪稍长的人也会如此这般。


审视职场,你会发现那些扮睿智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几乎都是:

  • 气急败坏地骂街
  • 无所畏惧地传讹
  • 心急火燎地跟风
  • ……

如果和他们一起聚会,随着酒水下肚,他只要一说话,屋里便会安静下来或是被转移了话题。

这就是错误的“特立独行”的极致表现。

正如人际关系洞察家熊太行所说——你最应该做的是:

思想上可以“特立独行”,但是生活方式最好“随大流”。

我们会保留思想的独立,在遇到情投意合的新朋友时,才打开外层的保护罩,触碰彼此三观。

我们把棱角磨平打圆,方便我们日常的生活和交际。

因为在这种活动当中,我们可以不去互相取悦,但至少应该做到彼此尊重和客气

人际场的社交正式如此:

越早接受成人世界的磨砺,越早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则,就会越早受益。

大家都喜欢有真性情,但真正能够“善”用套路的人。

真正有价值的人,看上去很平常,刚开始认识时,你也许会觉得此人相当普通,但是继续向下深交,你会发现:

他的内心是一座宝库,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从次以后,你和这样的朋友坐着闲聊都是一种享受,有个成语专门用来称赞这样的人:

“如沐春风”

他们就是能够正确地保持“特立独行”的一群人;

他们就是“思想上特立独行,生活方式上随大流”的一群人。

祝近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究竟如何正确地保持“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