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读书笔记---《阅读是一座随时携带的避难所》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是毛姆的读书笔记,作家热带阅读,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像毛姆这样,从作家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部随笔集,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毛姆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当然这种享受是能够沉浸在阅读中,这些书会让你活的更加丰满。会让你整个人感到愉悦,愉悦不一定就是肤浅的和满足感官的。"各个时代的智者都已发现,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最让人满意的,也是最持久的。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群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我说'几乎',是因为我不想夸张到说阅读能缓解饥饿的痛苦,或者平复你单相思的愁闷。"  这一点我不由得想到老师曾说过,离开课堂,你们遇到困难,就去多看书吧,去书本里找答案。培养自己在任何环境里看书的本领,去做到一个月看12 本书,给自己立个目标,这一生看1万本书。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去阅读,甚至不一定要读完一本书再读一本,可以同时阅读四到五本书。

    还是来看看毛姆对伟大作品的评价吧,这块我是最感兴趣的,特别这里面有我很喜欢的经典。《唐·吉诃德》:"对于他的不幸遭遇,即便你会忍不住感到好笑,但要是你对这位愁容满面骑士没有一丁点怜悯或者崇敬的话,那么你肯定不是情感细致之人。人类的幻象作品从未塑造出像唐吉诃德这样的人物,他对每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都有着深深的吸引力。",《傲慢与偏见》:"它有极强的可读性。奥斯汀小姐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错综复杂的细琐事务。虽然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发生,但读完一页后,你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节。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就是,简·奥斯汀不仅对书中的人物极其命运深感兴趣,她对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一切都深信不疑。";《呼啸山庄》:"我不认为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呼啸山庄》这样,将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通过这般惊人的力量描绘出来。";《战争与和平》:"一幅人类生活的完美图画,一幅该时代俄罗斯的完美图画,一幅供所有人感悟的有关欢乐与悲哀、伟大与耻辱的完美图画。";《卡拉马佐夫兄弟》:"作品中的人物是激情、欲望、淫荡和邪恶的集中表现,他们既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不是作家精雕细琢地以求比实际的人物更有意义的典型,而是作家痛苦而扭曲的病态心理的自然流露。他们不够生动,不够真实,但每一个形象都带着生命的节奏在尽情地狂舞。"还有好多作品,就不一一的摘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这本书来看,我权当抛砖引玉了。

    在毛姆笔下,在我们心目中神化的文学巨匠,却是另一番模样,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耽溺享乐、佯装气派却负债累累的普通人。他们在小说中探讨、分析人性的弊端,然而在生活中,他们都是人性弱点的俘虏。这其中尤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甚,如果不是他创作出了那些深入骨髓批判人性丑恶的巨著,他的品行和行为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反面典型。现实生活中他多疑、自负、自私、急躁、心胸狭隘,还喜欢自我吹嘘,嗜赌成性,追逐女人,也许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具有的人性与道德观念间的巨大落差,才给予他广阔丰饶的创作空间,可能这就是作家和作品互相矛盾的地方。

    用平常视角去看待这些伟大作家和作品,"向他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便不是去神化他们,而是将他们视作我们同时代的故人,与他们亲密无间。如此,我们便能给他们最高的赞美。这种熟悉感让人觉得他们仍鲜活地活在我们身边。"毛姆这段话深以为然,他们不是神,有凡人一样的爱好和享乐,也有人性的弱点。

  人性虽有弱点,但不会在其面前畏缩,正如结尾作者引用雷昂修士的话: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家的读书笔记---《阅读是一座随时携带的避难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