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帮助了你

如果有人帮助了你

文/徐立华


(一)

寝室的热水供应是在每层楼走廊的两端放着饮水机统一供给,一次我到走廊一端去接热水,看到一个女孩子站在饮水机前,饮水机的接水处放着一盒泡面,她对着饮水机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放出热水,看到我走过来,对我说,“这个怎么弄?我怎么不会弄?”我让她把放在泡面盒上的手拿开,因为怕出热水烫着她,然后展示给她如何放出热水,把泡面盒里加好热水。她拿起泡面就走了,一句话没说。我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感觉到一种缺失。

这个女孩子,听口音是南方人,看上去也是学生,通过和她偶然的一次接触,通过这个短短的过程,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孩子如此没有礼貌呢?”“为什么她向别人求助的时候,如此不客气,明明我的年纪通过目测就可以清晰的猜到,她连最基本的称呼都没有?” “为什么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礼貌的话语?” “帮助她之后一点感谢的表示都没有?”

为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是孩子本身的原因吗?为什么现在一些孩子在接受帮助的时候会觉得理所当然?


(二)

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件发生在我们班级同学身上的事情。一次,在我的课堂上,我们班的一个男生迟到了,我问他原因,他一脸的不高兴,说,“别提了,老师!今天我是无语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从厕所回来时,在操场上我捡到了一部手机,他想一定是哪个班级的同学不小心丢失的,害怕丢失的人着急,就在原地等,过了一会,果然看到一个女生匆匆跑来找手机,经过确认后,是她的,但是那个女生拿过手机就走了,一句感谢话都没有。把他弄的非常尴尬,本以为人家会非常感激他,结果非常失落。 有些后悔在原地等了,不如直接上交给学校了,我理解这个同学当时的心情,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说,“咱们是大男人,不和她一般见识。”但是,其实,自己心中也觉得不可理解。

通过这两件小事,我就在想,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心中就没有感恩之心呢?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求人帮助要有礼貌,不管对方多大年纪,都应充满尊敬,因为你需要对方帮助你,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这些是做人的基本常识,为什么在有些孩子的身上就看不到了呢?

那么感恩之心来自于哪里呢?什么样的孩子常常是心怀感激的呢?

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责怪孩子。在孩子越来越少的这个时代里,他们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一切愿望都可以被满足,一切想法的可以被实现,可能他们一直被照顾、被宠爱,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就形成这样的意识,他们觉得接受一切帮助都是理所应当的,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有人来帮助他。

还有,可能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的时候,也没有表示感谢的习惯,默认为互相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也没有感谢他人的习惯。

另外,或许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缺少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感恩教育,他也不会觉察到自己存在的不足。

孩子是环境的受众,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看到现象的同时,也要看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是对自己和他人有觉察的,以待己之心待人,以感恩之心待物,传递温暖,播撒善良和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有人帮助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