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与菲尔普斯的艰苦训练

对于那些能够全力以赴的人,无论其是否站在领奖台上,我们都保持着深深地敬意。——高远


邓亚萍在比赛中

一、邓亚萍

当时,郑州市乒乓球队的条件十分艰苦,最后才搬到市体育场靶场二楼的训练房。

夏天,训练房里的温度非常高,可队员们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挥汗如雨,连衣服都湿透了。

冬天,室内十分寒冷,队员们的双手常常肿得像个面包,甚至开裂。

无论训练多么严格、条件多么艰苦,全队年纪最小、个头最矮的邓亚萍都咬牙坚持下来,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出色。

训练房离邓亚萍的家不远,但她从不擅自回家,她那股不服输的拼劲,让很多比她大的队员都自叹不如。

正是在这里,邓亚萍练出了“快、怪、狠”的战术,那就是正手球快、反手球怪、攻球狠。这成了她以后最突出的打球风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亚萍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在国际、国内各项大赛上所向披靡,并夺得了第六届亚洲杯乒乓球比赛的女子单打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依然保持着勤奋、刻苦的精神。

平时,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点,她给自己延长到11点45分;下午训练到6点,她练到6点45分或7点45分;封闭训练时,晚上规定练到9点,她练到11点。

一筐200多个训练用球,邓亚萍一天要打10多筐,练一组球的脚步移动,相当于跑一次400米,邓亚萍的一堂训练课,相当于跑一次1万米,这还没算上数千次的挥拍动作。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两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地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有人做过统计,邓亚萍平均每天加练40分钟,一年就比别人多练40天。

教练张燮林做过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邓亚萍每天练球,都要带两套衣服鞋袜,湿了一套再换一套。

她经常因为训练错过吃饭的时间,有时食堂会为她专设“晚灶”,但更多时候她只能用方便面对付一下。

一次次的南征北战,邓亚萍捧回了一枚枚金牌,并又一次次地把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蝉联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的冠军。

1997年,邓亚萍从她所深爱着的国家乒乓球队退役了。

这时,她已经将自己的名字刻遍了世界大赛的金杯,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二、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

美国游泳天才菲尔普斯,已经被视为他所从事的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全能运动员。

在2004年的美国选拔赛中,菲尔普斯取得了6个单人游泳项目的雅典奥运会参赛资格。他最终获得了6枚奥运会金牌,2枚铜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又因破纪录的独揽8枚金牌而震惊世界。

菲尔普斯说过一句话:“我知道,没有人比我训练更刻苦。”

菲尔普斯7岁开始练游泳,每天早上5点半别人还在熟睡,他已去训练了,每周要游100千米。12岁起,每周要比对手多训练一天。

没有假期,没有娱乐活动,游泳占据了菲尔普斯全部的精力。“如果你休息一天,实力就会倒退两天。”这是菲尔普斯的座右铭,他一直深信不疑,“如果浪费两天的话,也许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三、

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很多人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过常人的耐心和毅力。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邓亚萍与菲尔普斯,能够站在巅峰之上,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是艰苦的训练,而这是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与寂寞。

只有灵魂之狂热,才能造就自己的未来。

如果没人报道,我们是无法了解这些运动员们是如何艰苦训练的。那种训练,是尘世之人无法揣摩的,无法想象的。

每一个果实,都来自于时间默默地积累,都是在暗中静静地长成的。

我们既要看到那光彩夺目的果实,也要知道隐藏在后面的,那个辛苦栽培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应该能够知道,巅峰对决,获得冠军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有些人,倾尽全力也许并不能登顶,竞争的残酷与激烈,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味那无助的悲怆。

所以,对于那些能够全力以赴的人,无论其是否站在领奖台上,我们都保持着深深地敬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邓亚萍与菲尔普斯的艰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