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写几句读书心得吧。

我是深深地通过读书发生了蜕变哈。就像津巴多心理学里面讲述的,一个心理学家对大猩猩进行吃香蕉实验。一开始把香蕉放在一个有高度的地方,下面放置了一个凳子,这大猩猩很条件反射的踩着凳子就上去了,吃着了香蕉。然后把香蕉的位置抬高,放置一个更高的箱子,这大猩猩也很条件反射的踩着箱子上去了,吃着了香蕉。

最后实验者把香蕉放置的更高,无论踩着凳子还是踩着箱子大猩猩都无法够着香蕉了。这可把大猩猩为难坏了,馋的口水直流,饿得肚子咕咕叫。像极了我们这些深处苦难遭受着心理冲突、精神折磨的人,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这可怎么办呢?

实验者提供的答案是,大猩猩将凳子搬到箱子上面,趴在两个高最后吃到了香蕉,他们管大猩猩的变化叫顿悟。因为已经不仅仅是有条件反射,而且有了思维的提升,有了心理的变化。

我们人类当然知道把凳子放置到箱子上面去,但是我们在心里面却不知道将“思维的凳子与箱子换一种放置方式”,所以我们深陷其中,矛盾不已。

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就是把自己结构化。

根据马斯洛安全理论,我们最底层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次之就是安全感需要,而伴随着我们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是安全感不足造成的,越自信的人,越健康的人安全感就越足,这是纵向结构;而横向结构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各种防御模式引发的冲突类型,由基因原因、生理原因、甚至童年的养育方式等引发,比如有些家庭环境非常混乱、养育者缺乏能力或管教不当,在幼年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恒定的约束,得不到就产生毁灭的原始欲望,这就容易产生全能控制的防御模式,形成精神变态(反社会人格);而自恋者是通过获得外部的肯定来体验内在的价值感,常用把养育者或者外部认同者理想化和贬低这两种方式,通俗的说就是很容易将外部客体理想化,然后一旦发现有瑕疵之后呢又很容易 贬低他;而分裂者是由于养育者忽视儿童先天气质的敏感和紧张,因此这种不敏感常常造成对儿童的过度刺激,作为对过度刺激的回应,儿童逐渐发展出解离能力,逐渐形成“分裂”人格,应用了投射、内摄、理想化和贬低等防御模式;而偏执型人格是由于遇到了比较严苛的父母,即外表自命不凡的偏执者实际上内心饱受恐惧威胁,对身边的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戒,是一种毁灭焦虑,为了抵御这种毁灭焦虑从而产生了对严苛父母的破坏性认同。等等这些都是横向的人格特征分类。

然后我在这种困境中,明白了自己的父母的关系模式是海水与火焰,而水火不容的分裂模型一直在我身上重演。所以当我解剖了自己的人格模型之后,我清晰的看清晰自己的人格模型,我开始改变,就是我这火焰不再像我母亲那样去点燃我父亲,因为点燃不成所以不断的点燃我造成了我的拔苗助长,我不再去点燃我老婆,不再去攀附才华横溢者,而是开始点燃自己,于是“顿悟”产生了。

我在结构化过程中受益很大,所以要更深入的结构化。

然后为什么在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写了絮都精神分析的内容哈,就是经过整合之后,我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更能深入问题的本质,会把时间用在一些更要紧的书籍上。

那么关于本章最有一页:个体如何在世界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那么我自己的思考是,为什么之前活得非常晃荡,因为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我觉察到,很多的富豪,发了大财之后,为什么在短时间内又倾家荡产——核心是他的精神内核中没有利他认知,他总想守住财,总想占有,但是财仅仅靠守是守不住的,必须靠分享,靠你分享出去的这些人受益了,他们这些受众替这个老板守住,每个人贡献一点力量,你的事业才会生生不息。

其实就是结构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