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浅谈14载而亡的大秦帝国

谈及大秦帝国,总是让我们浮想联翩,扼腕叹息。它统一了文字,使得我们今天不是秦人,不是齐人,不是楚人,而是让我们成为了“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它废封建设郡县,使得中国大统一观念深入人心,奠定了中国两年以后的政治走向。它虽然只有短短14载,但在中国历史上,贡献之大,无可取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中央帝国,旋起旋灭,短短14载就灭亡了,原因不慎繁多,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今天就让我们谈一谈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秦亡于苛政、暴法、还是频繁的超级工程建设?或许兼而有之,一个帝国的毁灭,不是简单的几个原因能解释清楚的,是多方面因素相同作用下的结果。

但我认为其实是普通百姓们,没有了生活的希望。


图片发自App


统治一个帝国虽然是上层精英阶层的事情,但组成这个帝国的却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为帝国供血,为帝国征伐,是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帝国从秦穆公时代商鞅变法开始,便逐渐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专门为军事服务的耕战中央集权国家,帝国的经济以农业发展为第一要务,政治上通过军功爵制度,极大刺激了所有阶层的活力,使得每一个帝国公民都有希望,都有盼头。以此凝聚了全国的力量,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中央权威,这是秦能够扫灭六国的原因。


图片发自App


但这个政治生态,在统一六国以后,或许也成为了秦帝国14载而覆灭的主因。当时的中国并未形成“大一统”这个概念,六国上层社会的利益建立在诸侯国存在的基础之上,而“封建”制度下的普通百姓,是依附公卿士大夫生存,他们并没有任何的上升之阶,对于已经固化了的六国社会阶层来说,秦王朝的一统天下,给他们带来的并非只是换一个统治者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这些改变深刻影响着当时六国之地的臣民们。


图片发自App


政治上,帝国一统,除了齐地齐王建投降,六国公族势力得以喘息,其他五国的上层社会几乎都在灭国之时被消灭得干净,那么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帝国需要重新在五国之地重新建立起官僚体系来,而这套官僚体系不同意六国之时的分封,而是 郡县制的官员派遣制度,六国之地,天下36郡又需要选拔多少官吏来管理,而这些官吏又从哪里来的呢?

秦国管理六国之地的官吏出身基本是参与了攻法六国之战的,他们因军功爵制度一跃成为管制天下的秦吏,而这些从基层从社会底层火线提拔起来的秦吏治理地方,不论本身的能力如何,他们又是靠着什么来治理地方的呢?

答案是秦律,秦律之严密,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皆有法式"。按理说官员只需按照律法来治理地方即可,但实际上当时六国之地还是老一套的分封制度,普通黔首们是公卿们的附庸,公卿一言而能决生死,哪里又来的什么法律观念,加上古代教育水平极其有限,秦吏们循着律法而没有灵活性地来治理目不识丁的百姓,定然是会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问题。

所以这样的结果就会出现“陈胜吴广”那般“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法当斩”的情况,律法的森严,让官吏不敢有丝毫懈怠,几乎不会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制宜,而民众百年来习惯了上层公卿以私家的治理方式管理,根本不适应这种依法治国的理念,所以结果就是,官员们战战兢兢,百姓们苦不堪言。

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宣传,然后慢慢推进这个过程,或许帝国的统治能够得以延续,但秦帝国在秦始皇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带领下,根本无暇考虑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长城,修驰道,建阿房宫,筑长城,征伐百越之地,一系列的大工程,大动作都需要普通百姓来买单,统一之前的六国百姓本就已经苦不堪言,再加上这些丝毫不给喘息机会的大项目,使得生存都成了大问题。

帝国的军功爵制度早已经成为了秦人自己的上升渠道,六国国民几乎都成了二等公民,帝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降低了人员流动性,商业上也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文化上,为了统一思想,焚书坑儒,失去了六国文化阶层的支持。

大秦帝国,并未给刚刚经历了灭国之痛的百姓们喘息的机会,也没有循序渐进地推行帝国制度和政策,以秦吏秦法在仓促之间重塑整个社会阶层,带来的结果就是,除了秦地,举国上下都看不到希望,所以秦始皇死后没多久,这个帝国就轰然倒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帝国的覆灭:浅谈14载而亡的大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