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无此人》作者:邵明

《查无此人》一书的腰封上写着:“被希特勒列入禁书名单的文学经典,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推荐读物。”

《查无此人》简介——有着多年交情的德国人马丁和犹太人麦克斯,曾在旧金山共同经营画廊。书信的开端是马丁回到德国后,两人隔着大洋两岸,彼此用书信延续着友谊。

书信以1934年3月为时代背景,一年半时间,12封信,两位好友在纳粹问题上由最初的共同担忧和探讨变为激烈的争执——在德国的马丁滑入纳粹深渊并接受它,美国的犹太人麦克斯则规劝他回归正途。

书中激化他俩矛盾的第二个转析点,马丁看着曾经的情人,麦克斯的妹妹格丽赛尔被纳粹打死,而见死不救。

从此,麦克斯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借刀杀人。在那个德国人的每封信都会被审查的恐怖年代,他开始故意在写给马丁的信里加上一些内容,好让审查人员以为马丁与犹太人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虽然马丁在回信中苦苦哀求,但麦克斯并没有停止计划,在他接连几封信后,马丁终于成了“查无此人”。

点评——这本书没有用血腥的手段去让一个人消失,只是不留痕迹的反目成仇,却让我们从始至终感到了绝望与压抑,小说的结尾就是麦克斯寄给马丁的最后一封信被退回,信封上盖着“查无此人”。其实后来我们再去看那段历史,似乎可能发现了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马丁回国两个月后,希特勒上台,纳粹党开始执政,马丁在返回德国之初,对纳粹党的作法有诸多不满,后来变得游移,最后彻底接受了他们的主张,并且主动维护他们。

作者说她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看到她身边本来一些有教养有知识的人, 在回国之后,就宣誓忠于纳粹,并且没有来自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其实想想有多么恐怖啊,就相当于是现在我只是用了一些宣传手段,然后正常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或者说有着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失去了那些。

哈耶克曾说:尽管事实本身从来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但对事实的错误解读却有可能改变事实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当你看到一个人跑得很快,但缺失一只胳膊,如果你由此就得出结论说,缺只胳膊是他跑得快的原因,你自然就会号召其他人锯掉一只胳膊。这就是哈耶克说对事实的理解会改变事实本身的含义。

戈培尔效应——“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查无此人》告诉人们戈培尔效应有多么厉害;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多么重要。

全书以一个信戳戛然而止,而它所带给人的震撼,胜过千言万语。《查无此人》不仅提醒世人纳粹的罪恶,更警醒世人,对于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应该零容忍。腰封上的那句话,时刻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介绍它的原因是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无此人》作者: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