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一》分享几个实用的心理学小知识

我们在要去参加一场聚会或者需要上台说话的场合,常常会觉得紧张或者焦虑,有几个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来缓解这种紧张,让你知道其实其他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在意你。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对此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一个学生,身着奇装异服进入教室,本以为有很多同学会注意到他,但结果只有23%的人发现并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点效应”。

我们总是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总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中。

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我们有的紧张状态,别人也有,别人也在紧张,所以根本不会花精力去关注我们,意识到这点,就可以放轻松点了。

我们许多人在面对很多人讲话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紧张且焦虑,就会担心别人肯定注意到了我的紧张和焦虑。

我们自己能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的各种情绪,于是我们也会高估自己内在状态外露的程度,实际上完全不必担心他人的想法,别人并不会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关注我们的紧张。

这是一种“透明度错觉”的现象。

这个原理还可以反过来用在沟通上,人与人在沟通这件事上普遍存在一种“透明度错觉”。

大多数人都高估了两个人之间沟通的透明程度~

给予信息的一方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应该能被对方清晰地感知到,尽管他们实际上并未将其表达到位。 

可事实上,他人的情绪、思想和感受绝不是透明的。

即便再亲密,我们都无法总是能准确看穿另一个人的心思,而我们觉得自己看起来十分明显的“暗示”,在他人眼中看起来也并非如此。

所以有事还是要直接明确的去应对,去沟通清楚比较好。

当我们处于一个低估期时,不要自暴自弃,这时候我们无论尝试做什么,都更可能带来改善而非进一步的恶化,这就是趋均数回归。

所以,当觉得自己陷入低谷时,去做自己能做的任何事情。

当我们说某人的好话与坏话时,人们会试图将那些特质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称某个人为怪人,那么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如此。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描述为敏感的、富有同情心的,那么我们自己也会被认为有这样的特质。

无论我们说别人什么,最后都会反弹到我们自己这里来。

所谓佛心自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投射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更是显露出我们自身的特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一》分享几个实用的心理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