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响警报 以后教育孩子时以下几点错误不能再犯了

上周五晚上,宝宝所在幼儿园有教育专家来讲课,难得的充电机会必须珍惜,很多爸爸妈妈也都请假前往。专家不愧是专家,听完后的感触就着实应了那句:听君一些话,胜读十年书。


这位专家姓何,下面就以何老师称呼吧。坦白说,关于育儿的我也看过很多,尤其是针对熊孩子的,看得越多就越怀疑,有些所谓专家是否真的有孩子或者是是否真的就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因为有的建议就是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类帖子下面往往都会有很多留言都是:一看就是没有孩子的人写的!孩子要都那么讲理听话,谁还会头疼。不然,干嘛叫熊孩子?不就是因为熊吗?所以这次在听何老师课之前,我虽觉得机会难得,但内心还是有些顾虑的,生怕遇到的又是个更多在纸上谈兵的专家。但讲座一开始,何老师就打消了我的这个顾虑,她自身也是一个15岁女孩的妈妈,自己也开了几家幼儿园。就像她说的,可能在座的爸爸妈妈们在其他领域都是精英,知道很多她不懂的东西。但是在谁更了解孩子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她还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的。在消除了身份顾虑,接受了何老师这个“真正”专家身份后,课程内容就会更容易听得进去,更是让我收获颇丰,在听的过程中就开始反思反省自己了,周末这两天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也试着在慢慢改变。总结下来,主要感受有以下两点:

一、不做“噪音”妈妈

何老师说,很多外国家长评价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喷气机似的教育。噪音很大。这个噪音就是指:唠叨  我们也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曾经甚至现在都会对妈妈的唠叨很排斥。那会儿就和好友们常常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爱唠叨的妈,那会儿就常常立个flag,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唠叨。但实际情况是:不知不觉,我也成了一个唠叨的妈。现在说说“噪音”的危害

1、在孩子面前说话越来越没权威感

这点相信很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发现了,尤其是妈妈。刚开始对孩子厉声说那么一句,贪玩的孩子还会听,如果长期喋喋不休,可能看到你要开口说话时,孩子的耳朵就会自动启动屏蔽模式。你自己说的话越来越没有分量,自己也说得累。孩子内心——你说你的,我玩我的。

2、不利于培养孩子“专注力”

3——6岁是孩子专注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多数家长都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犯以下的错误。比如:孩子正在认真的坐在地上玩积木。这个时候妈妈们就会跑过来,一边把她们抱起来,一边就开始不停的说教:“地上多凉/脏啊,不是给你说了很多次了不能坐地上吗?(噼里啪啦一大堆)”或许孩子正在构建一座自己想要的城堡,这样被中途打断,没兴趣了(孩子本身专注力维持的时间就短)。这样类似情况一次次的被噪音干扰打算,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慢慢降低。

So,家长们尽量不要做有噪音的爸爸妈妈,适当“闭嘴”,对孩子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要知道,爸爸妈妈们发出的噪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焦虑的表现。


二、与“要”相比较,更多的要注意“不要”

1、不要 “等下次”、“等以后”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答应过宝宝的事情总会因为忙或者其他事情拖延或者推后到下一次或者以后,而且大多就没有下文了;又或者压根就是用来哄骗孩子的一种惯用方式。认为小孩子懂啥,不然何来“哄孩子”之说?(“哄孩子”是真的这个哄吗?)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自身的行为。责任感和诚信会成为孩子人生当中的无价之宝。如果父母总是不遵守承诺,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行为向导。想要在孩子面前再一次树立权威,取得孩子的信任,就非常困难了。

2、不要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好奇,总会问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就比如我家宝宝,前一段时间总是问什么是彩虹,然后回答了又问有粉色吗?说没有,然后又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彩虹没有粉色?同一个问题她们真的是可以引申出更多个为什么。这两天又总是会看到一样东西就会问是什么做的?甚至问到我和她是什么做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深奥了又听不懂,她们不懂细胞,甚至不懂什么是血什么是骨头......之前我也会在不想回答或者想快点终结她的提问时说上一句: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给糊弄过去。殊不知,这种类似的话,不仅没有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会继续阻碍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鼓励孩子们的提问,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不要给孩子说 “你最棒”、“最漂亮”

我经常都会不自觉地在夸孩子时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最漂亮的小公主”......孩子听到当然开心。而与此对应,当我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或者是怎么找到丢失的东西的。她的回答也都是:因为我聪明啊!刚开始还觉得好笑,后来就越来越感到这种方式很危险。尤其是她没有站在第一名的位置就会哭闹,没有别人头上戴的那个HelloKitty小发卡说她自己感到她不漂亮了;还有别的小朋友回答了她不知道的问题,她脸上的那种失落感.....这些自卑心理都是我前面提到的这些不当的表扬方式造成的。

表扬鼓励孩子没错,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多用鼓励式的,肯定宝宝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你最聪明”,让孩子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这样即使以后他们发现自己确实不是最聪明、最漂亮的那个,也不会因此而自卑,不要和别人比,自己只求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4、你再这样,妈妈以后就不要/不喜欢你了

对于这点我最近也是感受颇深。其实一直也知道这句话不应该给孩子说,但是在崩溃的边缘情急之下还是说出了这句,到现在都后悔。起因是宝宝有段时间总是会将小朋友的东西拿回家,她也明白不应该拿别人的东西,但还是控制不住拿了,问她她就说因为她喜欢。前面有篇文章专门写到这点,3岁左右小孩子的脑海里还没有“偷”这个概念的,可是我看到她拿别人东西就是会立马火冒三丈。然后就给放狠话,说:“你喜欢这个东西把它拿回来,那照这样,妈妈喜欢别的小孩我就可以带回来做我的小孩,不要你了。我不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小孩。”话一说完,宝宝就扑倒怀里紧紧抱着我嚎啕大哭,说以后再也不要拿别人东西了,不要妈妈不要她。坦白说,当时还感觉这招挺凑效的,有种小屁孩被唬住了吧,不信治不了你的得意之感。但是等冷静下来,就觉得自己做错了。

以前也看过,说如果爸爸妈妈用这种假装遗弃小孩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最亲最爱最信任的人都不要自己了,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伤害很大。依赖关系遭到破坏的孩子,会出现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等表现,而且这种心理阴影有可能伴随其一生。

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有人甚至调侃说生孩子跟买车是一样一样的,买车容易养车难,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而且养孩子不仅仅是说物质和经济上,更注重的是教养的过程,如何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学习和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是真的好难,一起努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拉响警报 以后教育孩子时以下几点错误不能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