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有效的方法去解除无用的心理防御

工作中的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面对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们就不愿意去面对它,而是尽量拖延下去,或者选择做别的事情来转移难题带给我们的困扰。

其实,无论是拖延还是转移注意力,都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从本质上它们都是逃避现实的方式,很少能帮我们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拥有的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又该如何去克服它们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呢?今天分享的这本《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就会带领我们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约瑟夫·布戈尔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三十多年中,接触了大量寻求帮助的成年人,这些人当中有的一直压抑着心中的郁闷、苦恼,有的对自我充满厌恶感,有的则在婚姻中倍感痛苦。作者在对他们的诊治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了自己的观点。他对这些观点和经历进行提炼和总结,写下了这本书。

本书围绕着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表现形式、影响等深层展开,作者希望我们能通过对本书的了解,成为自己的心理诊疗师。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第二部分是三种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第三部分是如何解除无用的心理防御?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

作者认为,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我们回避自身无法承受的痛苦经历时的一些无意识行为。比如我们自身有很多内在情绪:对某件事极度的渴望、因不满而生出的愤怒、不明原因的嫉妒等。我们在面对这些情绪时,不知道该如何与它们安然相处,就会选择回避或压制。

我们的这些对应行为,都属于心理防御机制。这些防御对我们是必需且有益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减少不可避免的痛苦,但它们存在过深,又会阻止我们去触碰自己必须面对的情绪问题。

就拿婚姻里的婚外情来说,当一个人发现配偶背叛了自己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拒绝承认这个事实,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对现实的否定,是人内心里一种最常见的防御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帮人躲开背叛的痛苦,甚至让自己躲进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安慰自己。

但另一方面,这种逃避和否认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婚外情的事实,不会解决婚姻生活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反而会让人失去学会处理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机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长期的损失。

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学会辨别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会处理、正确表达自己的潜意识,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部分:三种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

在了解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后,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消极心理防御机制。

第一种:压抑。

心理学上有一种“鸵鸟心态”,指的是鸵鸟在遇到困难时,会自然地把头埋进沙子里。鸵鸟会下意识地以为自己看不到危险,危险就不存在了。这种在意识中避开某种东西的行为就是压抑,它的本质上是试图在逃避某种痛苦。

压抑是一个过程,会不断消耗人的精神能量,来保证被压抑的内容不再回到意识中。像书中提到的奥利维亚,她拥有着一段看似很成功的婚姻,但丈夫丹却觉得她笨手笨脚。原来,奥利维亚有着不快乐的童年,有一个独裁父亲和一个没给过她情感保护的母亲,她积压了很多童年时期的怒气。在自己的婚姻里,她就用“把事情搞砸”这种方式与丈夫相处,事实上是她压抑了自己对童年愤怒的感知,以隐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相处方式,自然是严重破坏了夫妻感情。

第二种:转移。

我们应该都听过“有气别撒在我身上啊”这句话。在生活中,我们都做过别人情绪里的替罪羊,比如同事在工作中被领导批评了一顿,他很生气,但又害怕得罪领导,害怕失去工作,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了别的同事身上。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转移,是一个人无法将情绪发泄给对方时,而将它转移发泄到第三个人身上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会短暂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对新的人际关系又会带来严重的破坏。

第三种:控制。

作者治疗的一位病人布莱恩,娶了一个很听话的妻子,但布莱恩却在家里偷装了监控,监视妻子的行为。虽然他的本意是想更多的了解妻子,但他这么做却是在控制妻子。

在作者看来,当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或渴望感到无助时,我们就会想去控制他人。很多人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觉得表现出脆弱是不安全的,这些人就会通过控制他人的行为来避免这种不安全的感觉。事实上,这么做也可能会使我们就此避开了亲密关系,会让自己像孤岛一般生活。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如何解除无用的心理防御?

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它们的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除这些无用的心理防御呢?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作者为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

第一,减少心理防御的制约。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不会因为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就消失,这些思维习惯是我们一生习得的,有很强的牢固性。

但我们可以减少防御带来的制约。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清晰认识自身的心理障碍,保持自我警觉,通过观察了解自己惯有的防御行为后,有意识地尽量不涉身其中。我们也可以努力形成新的神经连接,局部改变自己大脑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第二,学会接纳与实事求是。

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被灌输着“正确的”感受方式,比如要宽容、有爱心、懂得感恩等。但事实上,一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情绪,如嫉妒、仇恨、愤怒等,同样是我们情感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学会接纳不能逃避这些情绪的事实,并且学会如何去更好地应对它们。

我们可以定位自己的感受,培养思想上的宁静,把注意力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回归身体本身。在这个过程中,不去预想自己会发现什么结果,出现什么便接纳什么。

第三,学会卸下自身的防御。

作者在书中举了斯坦夫妻的例子,斯坦曾经在生意上接连遭受打击,为了对抗这种痛苦,他就在生活中不断通过指责这种防御模式,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了妻子身上。在两年的时间里,夫妻感情很糟,彼此抱怨嫌弃。

后来,斯塔渐渐意识到自己运用了消极的防御机制和妻子沟通问题。他试着卸下自己的防御,客观看待自己的生活,找机会和妻子坦诚交流,最后两个人尽弃前嫌重归于好,还一起建设性地计划未来。两个人都做到了释然,以后再没有彼此责怪过对方。

正如作者所说,想要感受防御背后的痛苦,就要卸下自身的防御,接纳自身的痛苦,对别人多些同理心,才会把自己经受的痛苦感降到最低。

好了,讲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讲了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它是我们回避自身无法承受的痛苦经历时的一些无意识行为。一方面它能短暂帮我们减少不可避免的痛苦,另一方面又会阻止我们去触碰自己需要面对的情绪问题;其次,我们讲了三种常见的消极心理防御机制:压抑、转移和控制以及它们的负面影响;最后,我们讲了如何解除无用的心理防御。第一要减少心理防御的制约、第二要学会接纳与实事求是、第三要学会卸下自身的防御。

生活中总有我们不愿面对的困难或痛苦,如何让自己坦然去面对这些事实,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你会找到自己的答案,让自己活成内心无比强大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有效的方法去解除无用的心理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