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即学识?当你质疑一切时,就是超越人生的开始…

有一个外国的老电影,情节是一个老师在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上课。对话是这样的:

老师:我向你们保证,若上帝存在,他是邪恶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吗?若上帝创造万物,那他也创造了邪恶,既上帝也是邪恶的了。

学生:寒冷存在吗?

老师: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寒冷当然存在,难道你未曾冻过吗?

学生:事实上寒冷并不存在。根据物理定律。我们所谓的寒冷,实质上是缺少热量。老师,黑暗存在吗?

老师:当然存在了。

学生:这也不正确。黑暗也是不存在的。黑暗实质上是缺少光。人应该研究光,而非黑暗。邪恶并不存在,它就好像是黑暗与寒冷。上帝没有创造邪恶,邪恶只是人在缺少对上帝爱时的一种状态。

这个小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人是可以从小看到老的。

他日后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通过思想实践,也就是想像,例如想象用光速去追逐一束光。

他不屑于机械记忆,认为想象远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的科学态度是建立在怀疑主义精神之上,能表现的无比卓越,也在于他是个孤独者,反叛和不循规蹈矩的思想性。对于任何可能束缚其自由的事情,他都要有意避之。

教育不但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打小就敢挑战权威,不迷信不盲从。

同时还有一点不容忽略,信仰即是学识。别以为孩子还小,其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已充满着好奇,对善恶是非已有自我的基本思考和判断。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对他们信仰的培育和人性的开发,比起所谓的知识学习,重要的多。

任何一点的不良说教和压制,都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特别对那些能量相对弱一些的孩子,误导可能是一辈子的事。

让人焦虑的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无意识的附和与随从,像工厂流水线,生产出一大批相似的平庸,这是极其要命的事故。从中小学到大学,甚至博士后,整个过程都充斥着对成功的推崇。好好的孩子,打小就被这些劣质的市侩和低俗熏染着。那最后长出来的,有一定比例是视线狭窄、驱功近利的社会残次品。

在幼小的心灵早早就开始施教去崇尚成功,是危险的。这么做必会诱导孩子对追求物质及精神报偿,产生不当的价值观,不自觉地去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极力满足享乐的欲望。

这样下去的话,即会遏止创造的冲动,也阻碍了想象力,同时还会滋生恐惧和焦虑心理。久了就形成惯性,也就谈不上对自己、对社会、对生命,有着明智的见解和判断,不知不觉中,心灵便逐渐地开始冷漠迟钝。

教育的基本目的,主要是使受教者完成自身改造和进步,成为一个完整有用的人。教育是启动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兴趣,为日后多样可能性埋下暗线。既不能缺五少六,也不可跑偏长歪。尤其是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学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

不让孩子固化在单一的行为轨道上,任何人都不得对他们的自由想象力有所制约。哪怕是鼓励不够,都可以视为是一种罪过。

孩子本身就是过去和现在两者之间的产物。昨天是这个样子,明个指不定会蜕变成啥模样来。

别总拿大人的行为标准和言行去要求孩子,对他们的了解和发现,主要是在游戏时的种种表现,以此去观察他们的性格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及与他人的合作态度。

我们要是任着性子把成人的偏见、愿望和恐惧,一股脑地都投射到孩子身上,按照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塑型,那是实实在在地再坑害他们,生命的独特性不经意间就给抹杀掉了。

再加上不经过滤和筛选,凭心情把自己的环境背景,原封原样地传递后代,那悲催的是,老的小的都相互捆绑,原地打转,想要有所突破,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我们要有起码的警觉,不当的教育,很容易为孩子预埋下种种的藩篱与障碍。特别是那些希望以自我的虚荣和满足的方式去塑造孩子的父母,绝不能有过分的占有欲和支配欲。

当你发现自己获得了种种慰藉与满足的同时,要反观你的孩子,是否过早地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生命成本。

家长的自以为是,没有半点可取之处。我始终呼吁,中国式的教育,首先解决的是家长,让他们主动地对自己施予再教育,学习怜悯、同情和知足,从里到外尽量真实。

有了教育资格,才可对孩子说三道四。必须要把这当回事,搞不好就是互相摧残,谁都没舒服日子过。

若是教育不当,肯定会给孩子带来心灵迟滞。

他们冒险了,你受不了,

他们越界过格了,你焦虑不安,

他们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了,你视为大逆不道,

甚至上升到品性和道德层面上来,总希望把孩子寄放在一处没有冲突的安静角落,尽量不让孩子太异于他人,惟恐他们的思想与社会上的模式相悖。这种态度,无形中会使孩子趋炎附势,对权威和传统给予错误的尊敬。

我们要懂得,教育绝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集合事实,将之分门别类。这种能力,百度就可以包办代替了。简单的知识堆砌以及各种技能的获取,是低级别的教育目的。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依赖书本获得了解,不明了自己的人。自我认知都做得不到位,那他就根本无法探知自我的心理脉络,啥事都找不到北。通常我们所说的书呆子,就是这个样子。

教育是让孩子尽大程度地懂得生命的价值,也要深度地了解生活的意义。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一个有智慧、有完整人生态度的人,还要有自我唤醒或唤醒他人的能力。

回到文章开头。信仰即是学识,是有道理的。孩子应该早一些对自己的人生意义,有种不假思索的信仰。别太在意是否对错,要相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能力去调整或修正原有信仰的能力。

这事对大人与孩子都管用。有了信仰,才可能比平常人更经得起人生苦难的考验和磨砺。哪怕暂时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好的,总有一天会知道,你所有不愿马上去死的理由,都是人生的意义。

孩子比我们更接近生命。

当一个孩子来到我们的生命里,

那是做父母的,

去重新学习生命的时机,

而不是给他们灌输我们陈腐破旧的那一套。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仰即学识?当你质疑一切时,就是超越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