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自律的人”

题为“如何变得更自律”这样的帖子变得越来越多,我有一段时间总是会看,也会照做,因为我很佩服那些自律的人,也曾立誓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我失败了。


图片发自App


最近我忽然想到几个问题,我为什么非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呢?成为自律的人之后呢?成为CEO,出国进修,还是成为别人口中所谓“厉害的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吗?

我十分赞同自律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让我们充实,努力,并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

但是人生是否只有这一种衡量标准?

比如在别人每天运动读书努力奋斗的同时,我可不可以周六下午在家吃着西瓜喝着汽水追剧呢?难道这种人生就是在挥霍浪费吗?

现在是个多样化且非常具有包容性的时代,在鼓励年轻人出去奋斗拼搏的同时,是否也可以理解另一部分年轻人不求腾达,只愿生活平淡且快乐。

我有两个闺蜜,一个是典型的所谓自律的人,在北京上研究生,正在准备北京的公务员。并且经济已经独立,学费自己交,还可以往家里打点钱。但是她常会烦恼,男朋友对她的保护欲不够,因为她实在太独立太能干了。也总会和舍友们有些冲突,因为她宿舍全是那种很有思想、很有主见的人。她时常孤独,然后让自己更努力,希望以此躲避孤独。却陷入更孤独的死循环。

还有一个闺蜜大学毕业以后就回了家,没费太大力气就考上了事业编,现在快要结婚了。整天无欲无求,下班时间和朋友同事吃饭聚会,周末在家看电影或者玩游戏,觉得生活真是幸福美好。每当我说她不上进的时候,她就会灵魂拷问我,“活着不就是让自己幸福快乐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现在毕业生们都去北上广闯荡几年见见世面,我非常认同,甚至也是蠢蠢欲动。但是那些选择回家的人呢,就是懦弱的,无能的,不求上进的人吗?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巨大的差异,想要的生活模式也是千差万别。永远没办法以一种标准去定义。

虽然我的两个闺蜜属于个例,并不是每个自律的人都是孤独的,也并不是每个不自律的人就是幸福的。但是个例可以证明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自律”现在似乎已经提倡的有些过火了,有时看起来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秒让自己做点有用的事”。我们该拿什么定义哪些事有用,哪些事没用呢?连电子竞技现在都已经发展成一个专业和一个潮流了不是吗?

网上那些让人自律的帖子都会教给你一些思维模式,告诉你要逼着自己怎么做,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之类,我觉得说的都对。但是也有很多内容完全取决于三观的差异,比如“拒绝无用的社交”,怎么才叫无用的社交呢。同事之间的聚会?闺蜜趴?校友会?

读书运动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社交为什么不能?为什么在社交上的时间就是浪费?人与人的联系不就是建立在此吗?

最近大家在感慨大S的自控力,和宛若少女的状态。然后一些帖子开始总结她的保养秘诀,比如抗糖,减肥等等。我也很羡慕她的状态,并由衷的佩服。但是我也会想到,甜点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来源之一,我为什么要拒绝它。我可以稍加克制,但是为什么严格要求自己放弃这一个容易满足的小确幸呢。


图片发自App



四十岁的美丽重要,二十岁的幸福感不重要吗?

四十岁的我回忆青春的时候,想到当时的自己会因为一块千层蛋糕幸福一整天,不会觉得那份纯真很宝贵吗?

我觉得对于一部分人来讲,要逼着自己成长,要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而有一点点不一样。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讲,自律可以定义为认真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而休息时间去感受幸福,品味快乐也未尝不可。

鸡汤虽好,毕竟是别人熬的。

我们该拥有自己点菜的权利。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否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自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