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柔韧前行 《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 走入内心,走向广阔天地

你一定想知道训练营到底学了什么?那我告诉你,内容不多,就三个版块,阅读版块,写作版块和产品版块。那上课的强度大吗?压力山大。每个人不管水平高还是低,30天都是苦逼被虐的熬过来的。可是30天结束了,大家却都很舍不得走。看着最后一天打卡页上写着“七期自此无作业”,忽然感觉有些失落。30天的读书变现训练营到底给了我什么?

“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这一句在课程里反反复复出现的句子,曾使我辗转反侧。我真的理解了吗?那是一堂彩蛋课核聚老师的费曼读书法。讲费曼让初中的妹妹用这个读书法完成一本大学的天文学课本,最终成为天文学家的故事。这个读书法就是“费曼读书法”。三国志里董遇的有两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以及三余读书。很笨的方法。又想起小冰老师说的很简单的方法,但大部分人就被卡住了。“从头开始看,一直看到被卡住的地方,然后再从头开始看,反反复复,直到懂了为止”。我一直想核聚老师是学霸呀,他看东西理解的东西,最后得到的肯定跟我们不同,我就算和他那样反反复复地看,也不一定能悟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呀。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那每天的课程我用自己的话去理解,用实际的例子来应用课程中的要点那该是创作了吧?可是写完觉得很混乱。我记住了课程内容吗?我理解了那几个步骤了吗?好像没有。那我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一直在怎么样的学习呢?一直会说“要想极速前进,必然高频回顾”,怎样才算高频回顾?我有进步回路吗?想起来这么多年的学习,好像一直在学,但总有一道坎,迈不过去的坎在那,我都想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搞清楚呢?忽然,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记不住学习的内容?是记忆不好吗?记得我自己写的那篇有关《如何高效记忆》书中的一个观点,记不住真的不是记忆的错,而是你当时根本就没有学会。

忽然间好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线照进来,我似乎明白了这句,“凡我不能创造,我就不能理解”。我一直把它当成一种结果,理解之后创造出结果。但其实它是一个过程,是我们要高频回顾的过程,方法是什么,费曼的读书法——反反复复的读,最终把它读懂。解决所有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费曼还说。

这仅仅是阅读版块中的一个阅读方法。读书不仅只是兴趣,还是一种技能,需要练习。所以有很多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快速阅读,精读文章。根据读书的不同目的,可以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倍速阅读法——去掉声读,手眼协调,找关键词。苹果阅读,四个步骤,摘取关键词,总结,复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读书法,纳博科夫卡片读书法,即可以作为读书素材积累的方法也可以做出创作时灵感的来源。卡片随意拼接带给你创作的乐趣。我正是在用纳博科夫卡片法做这个总结,脑袋里不断冒出与课程相关的句子和自己的想法,想起什么就写下来。最后来个大拼接。我见我思的写法关键点。卡片的分类,精炼语言,将文章精华浓缩到一张卡片上。创作从一张卡片开始。积微者速成。慢即是快。

有了阅读方法还得知道如何才能选得好书。选好书不光是功利性的读书,还要从书中得到智慧和美,以无用之心,读取生命之书。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读名人传记,大师的作品,读解码人生之书。重塑思维世界,丰富精神世界。然后再去用硬思维和软思维选择适合做读书产品的书。特别是软思维要分析自己的知识边界,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深耕。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精一而后博,才能从书中获取更多的养分。

那解决了快速读书,高效读书,长期养成读书习惯的问题。就该轮到写作版块了。在写之初,你要先干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你的初心,看清楚的你的底层逻辑。所有的事情不能只有想法,想法是最不靠谱的,要有算法。然后建造一个进步回路,一边输入,一边输出。

那我就在想,初心是什么呢?我的底层思维清晰吗?很混乱呀。进步回路是什么呀,也很简单,学会一个东西,知道怎么学会的,别再忘记了。原来我一直学习都浮于表面也是因为这个。从来没有建立起进步回路,所以从来没有真正学会过东西。就好像一壶水,热了,凉了,又再热,耗费了能源和时间,却总也烧不开这壶水。创作回路也一样,写一张卡片,知道怎么写的,别忘记了。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呀,可是这么简单的事都能做到吗?坚持写卡片能做到吗?高效能的核心算法很简单,缓慢精细的加工是高效能的必经之路。“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

那你一定想问我30天做到了吗?我学课程过程中,时间紧张呀。班长给建议做逐字稿。要听课呀,然后做作业。这至少也有个四五遍的回顾了,可是够吗?不够的,提出课程里的任何一个问题,能回答出来吗?课程里内容能实际应用了吗?需要不停复盘和练习呀,这可是长期的工作。

你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没?班长?没错我们不仅有老师,有班长,还有班主任,有助教,课代表。整个团队,讲课解惑答疑,班委其他成员协助提醒做作业,点评作业。分享学习心得,分享其他优秀学员成长记。你要有困难,班委都会尽力帮你解决问题。太累的时候去找班委吐个槽,一定能得到一堆鼓励。还有组长呢,组长也带动着我们一起学习,分析课程中的疑问。还有自己的搭档,互相提醒鼓励完成作业。比我上过的所有学都有班级归属感。

那回到写作版块。读书为输入,写作为输出。输入足够多,足够好,才可能有高层次高质量的输出。写作不要学套路,但可以学模板。写作需要有文心,所以我们一定要读中国古典文学,才能入主流。而西方的文化经典模型是英雄之旅。用在文章里,用在自己的人生里。用在产品里,帮助用户完成它的英雄之旅。写作怎么写,我手写我心的真实,用真情打动读者。得有用户思维,用写作算法写出对读者“有用,有趣,有料”的作品。通过练习古典风格,不偏不倚的事实描述,清楚简洁。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之后能做什么呢?第三部分产品模块,做各种读书产品。书单,书评,写分销文案。精读文章写原创美文。书变课。听书稿,拆书稿,书单课。最后启动属于自己的读书会。怎么样,那么多读书产品有点眼花缭乱了吧。想要了解如何打造这些读书产品,仔细来听课程讲解。有方法,有实例。让你最终能够亲自打造出自己的读书产品。

当然说的这么天花乱坠的,最大的问题我还没解决呢。所有的课程内容还没记清楚,所有的逐字稿还没完成。这门课程真的可以整理成一本书,细细揣摩。用费曼读书法,一遍一遍地读,直到全部理解,可以将它们复述给别人,把帅小冰老师开源的全部经验教给更多的人。“教中学”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学习方法。还有输入问题,不去看书,光在这想写作也是没用的。要去练习写卡片。创作从一张卡片开始。

这不仅仅是总结,也是又一次的复盘。不光总结了课程,也将我的底层思维进行了梳理,让我从无序走到有序。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做事情不要单打独斗,要链接同侪。一次深度的学习,特别感受到了同侪的重要性。“同侪是不能堕落的底线“。有了班委的支持,组员们的鼓励,我终于慢慢打开了心扉,真诚的与同侪链接。懂得了尊重、倾听、接纳、融入、合作。抱团成长,共同勇猛精进。

这场30天的学习旅程是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课程,也是我最投入,最主动学习,最深入思考的课程。也是我认为最可能从理论到实践华丽转身的一门课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0天我们一起坚持了下来,并一同参加了“柔与韧阅读使者“培训。一段征程结束,另一段即将开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书山有路,柔韧前行“!我走入了内心,也走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山有路,柔韧前行 《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 走入内心,走向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