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为您揭示混世界的终极秘密 第二章 九纹龙史进 鲜衣怒马下的迷惘人生(三)

鲁达离开渭州府以后,经历一言难尽,不得不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智深。这里主要是说史进,先略过不提。鲁智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在瓦罐寺赤松林再次遇到了史进。

——鲁智深提了禅杖,迳抢到松林边,喝一声“兀那林子里的撮鸟!快出来!”那汉子在林子听得,大笑道:“秃驴!你自当死!不是我来寻你!”

——智深道:“教你认得洒家!”轮起禅杖,抢那汉。。两个斗到十数合后,那汉暗暗喝采道:“好个莽和尚!”又斗了四五合,那汉叫道:“少歇,我有话说。”两个都跳出圈子外来。

  ——那汉便问道:“你端的姓甚名谁?声音好熟。”智深说姓名毕,那汉撇了朴刀,翻身便翦拂,说道:“认得史进么?”智深笑道:“原来是史大郎!”两个再翦拂了,同到林子里坐定。 (就这样二人戏剧性的再次相见了,上次见面是中秋节之后半个月,9月初,现在到了第二年3月份,大概隔了半年)

——智深问道:“史大郎,自渭州别后,你一向在何处?”史进答道:“自那日酒楼前与哥哥分手,次日听得哥哥打死了郑屠,逃走去了,有缉捕的访知史进和哥哥赍发那唱的金老,因此,小弟亦便离了渭州,寻师父王进。直到延州,又寻不着。(史进找到了延州,延安府的州城,奇怪的是没有找到师父,不知是改名了,还是只是放了个烟雾弹,投别处去了,或者他认为史进是个惹祸精,怕受连累,躲开了)回到北京住了几时,(宋代的北京是大名府现在的河北大名县,也不知他跑那儿干啥去,可能年轻人爱玩吧)盘缠使尽,(大手大脚惯了,半年就把钱花光了,客居中,没有钱是很窘迫的,吃饭要钱,住店要钱,借都没地方借)以此来在这里寻些盘缠。(开始干劫道的买卖了,学了一身武功,就干这个?做强盗,还不如去少华山呢,还有小喽啰前呼后拥,可见史进这半年混得多惨,看来没少收社会的毒打)不想得遇哥哥。缘何做了和尚?”

——智深把前面过的话从头说了一遍。史进道:“哥哥既肚饥,小弟有干肉烧饼在此。”便取出来教智深吃。史进又道:“哥哥有既包裹在寺内,我和你讨去。若还不肯时,何不结果了那厮?”智深道:“是!”(这两兄弟的相遇真是太有意思了,鲁智深正是人生低谷,倒霉起来也没谁了,行李都被生铁佛给抢了,史进就不用说了,已经衰到家了,只能做个劫道的小毛贼。你说他们现在的相逢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火烧瓦罐寺


然后哥两个联手,把生铁佛和邱小乙干掉了,抢回了鲁智深的行李。还抢到了那两个贼人的一些财物作为战利品。“将入去,并无一人,只见床上三四包衣服。史进打开,都是衣裳,包了些金银,拣好的包了一包袱。两个各背包裹。“(注意生铁佛的财物都是史进打包了,没有问鲁达在路上盘缠够不够,全揣自己兜里了,不是不义气,而是年少不懂得为人着想,鲁达自己本来是有包裹的,各背各的,看看别的章节武松对财物是怎么处理的。细节啊细节,细节往往能反应很多问题,老施的每个字都不是随便写的)

——二人厮赶着行了一夜。天色微明,两个远远地见一簇人家,看来是个村镇。两个投那村镇上来。独木桥边一个小小酒店,智深,史进,来到村中酒店内,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买些肉来,借些米来,打火做饭。两个吃酒,诉说路上许多事务。

——吃了酒饭,智深便问史进道:“你今投那里去?”(安顿下来之后,首先关心小兄弟的去处,在赤松林,已经跟史进说了自己的事情)史进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奔投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过几时,却再理会。”(人在关键时候选择很重要,选择回少华山几乎是最差的选择了,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在朱武等人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这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朱武他们根本没把他当兄弟啊,看来这时史进还没有看穿朱武得真面目,之所以负气下山,只是因为没有做到期望中的山寨之主。不出所料,后来在少华山果然被挤兑得很惨,做事情跟对人或者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是很重要的,如果所托非人,不管多努力,可能最终一场空)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鲁达自己还前途未卜,既然史进决定回去,也不好说什么,其实他凭着经验隐隐约约还是感觉少华山那几人不地道。如果史进决意要跟着他去东京,鲁智深应该不会拒绝,可能史进的命运也就不一样了。)便打开包裹,取些酒器,与了史进。(这些酒器,都是金银的,看过原著的应该还记得,是从周通李忠山寨顺来的。怕小兄弟盘缠不够,又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

——二人拴了包裹,拿了器械,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一个三岔路口。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你到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史进和王进分别的时候,有没有这句话?没有,这就是差距)史进拜辞了智深,各自分了路。

这一别,就是万水千山,再次相见是到了五十八回,鲁智深和武松等二龙山的好汉已经到梁山入伙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本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浒》为您揭示混世界的终极秘密 第二章 九纹龙史进 鲜衣怒马下的迷惘人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