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2:我和小李的故事

小李是我在文理分科后一直带到现在的学生。我是他的班主任兼历史老师。他非常的内向,很少见他主动和谁说话。他的成绩也是平静的像潭死水基本上没有什么波澜。我一直以为他成绩不好是因为基础不好、能力的问题。

我在多方了解后才知道这孩子居然是网游的资深玩家,最擅长玩的游戏是《王者荣耀》。夜晚不是有机会溜出去到网吧上网,就是回宿舍趁着我检查宿舍之后用手机上网玩。由于沉溺于网游,甚至把生活费省下来去上网。消瘦的身形、模糊的双眼、木讷的表情,既可怜又可恨。自从他的秘密被我发现后,我们的关系也就没有那么和谐。

关于上网问题、玩手机问题一直都是中学生的疑难杂症,我也没有良药。我也是像一般的班主任那样只能开一副普通的药方,只是每一次都把剂量加重。先是谈话、写反思、严厉批评,到最后严重的时候请家长、停课反省。师生的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上学期期末,小李又一次在自习课玩手机且强词夺理拒不承认错误。我为了捍卫“师道尊严”,走形式般的又请家长过来。而这次结果更让我失望,当着家长的面公开和我争辩。父母都在外地,这次请过来的家长是他的小姨。连她小姨都看不下去了,还没谈完就把他拉走了,说回家冷静冷静。事后小李的母亲告诉我了她家的基本情况:家里两个男孩,小李是老二从小娇惯的多比较傲上(喜欢争强好胜的意思);老大在上大学,家里负担比较重;在农村地少,从小李初中时就只能常年在外务工来维持生活了。小李的母亲表示她也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现在她也没有办法。言外之意,实在不行混到高中毕业就行了。

回亲戚家两天后的小李在小姨的陪同下又来到我的办公室。这次可能经过多方教育态度比之前诚恳。也许这只是一种妥协的姿态。面对这“疑难杂症”,家人放弃了,而我也选择了妥协。只要小李没有啥大问题,我也选择了沉默。他依旧没有表情或者说就是木讷的表情。透过厚厚的近视眼镜,但你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那双迷茫无助眼神。我不是教神,我也救不了他。甚至我想回避他。

但我还是没有回避了。他又惹事了,准确来说他被惹事了。他被打了。后调查结果很意外他被班内仅有的一个朋友给打了。原因就是他向这个好友炫耀自己打“王者”的水平有多高多高,并且在他耳边不停的说着挑衅的话,气不过放学之后推了他两下。但在批评该同学的时候,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小李那个廋弱被推倒在地又木然爬起转身就走消失在放学的人流中的身影……此时,我觉得他需要一个道歉,来自他的这位好友,也有来自我的道歉。

我慢慢梳理清楚了问题所在。他是一个留守儿童,具有争强好胜而又内向的性格,渴望被别人肯定。然而不善于交际的他,在交友、成绩上的困境中选择了在虚拟世界的逞强。虚拟的网络世界满足了现实中得不到的肯定。我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当面和我发生争执,因为我把他最后一道防线也攻破了,老师否定了,家长马上也要否定了他。然而我却“误诊”了,甚至放弃了想要他“转院”!我只知按规章办事,却忘记了小李最需要的时关爱。我真的因该为自己的草率应该向他道歉。

道歉不是言语上说说而是要在行动上补救。但面对自尊心很强的小李,补救也会伤及他。我只能做的不留痕迹。开学时按照同学们的约定,我们按成绩和量化选位。自然他没得选,甚至连自己之前的座位也被别的同学选走了。他依旧木然地站在那里,看着别人忙碌。我看到前面还有剩余的位置,趁机把占着他位置同学调了过来。这样他用自己的成绩换回了自己的位置,尊严上扳回一局。此后尽量抓住机会但不刻意的去肯定他。谈话时先多一点关心,少一些具体行为上的指责。有了一些好的转变我继续不动声色的继续肯定他并鼓励他坚持下去。直到最近的开学考试历史试卷讲评时,我在表扬优异学生的名单中发现了小李,并在接下来优秀试卷展中展示了小李的试卷。我内心窃喜为他高兴。就在点名的那瞬间时,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小李嘴角划过的那一丝的微笑,眼睛里居然还闪烁着不一样的亮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相信。那种光让我看到了小李从未有过的自信、希望和对我的信任。

毛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每个学生心中也有一亩田,我们老师需要给他们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关爱。有关爱的田绝对不会荒芜。为人师的我们不仅手中有戒尺,也要心中有关爱,让学生们心存敬畏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心存信仰眼中有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德育故事2:我和小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