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读书笔记

今天读的篇章是最高修心法则:不执著,心平静

菩萨,就是不执著的众生,是觉悟了的众生,不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众生何以是众生?因为没有觉悟。何以没有觉悟?因为还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关于这四种相,佛陀指的是,关于自我的意识,关于人的意识,关于生命的意识,关于生命延续时间的意识。佛陀认为,这些意识束缚了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想进入自由的境界,那么,就应该摆脱这四个意识。

佛教里的“无”,并非“没有”,而是指一种境界,一种经验之先、知识之先的超越的境界,或者以诗意的说法:空无就是概念前的视镜。无不是没有,而是一种没有受“概念”污染的“有”。也可以说:既非没有,也不是有,是一种“在”。《金刚经》所说的无相,重点不在于相的有与无,而是如六祖所说的,在于我们看待相的心态。无相,就是不受各种现象的牵引不受制于对象。对于一切的现象都能够觉知到空性的真相,从而没有任何执着,达到自由自在的心境。

比如面前的那个人,不论多可恶,你没有办法让他消失,但你可以观照他这个人,观照自己何以对她厌恶,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完全不再产生厌恶。任何一个人,无论对你做什么,你都明白不过一种因缘,一种注定会消失的虚妄现象,不会骚扰你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