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死亡诗社》

越长大,令自己感动的东西愈发稀少了

很难得,又寻觅到一部让我泪目的电影。

(一)

以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自我的高中生为人物背景,以青春期教育为题材。从电影上演时间就可以看出,美国的教育心得足以领先近半个世纪。

从挖掘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由思想为驱动,鼓励学生成为解放思想的前拥,寻求自己心中的最真实的诗篇。

图片发自App

(二)

敢于评判历史,同时不忘记创新,不做世垢的添醋者,争做除垢的开拓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原生的想法,且一定要牢记那一刻的想法。基丁谈到诗歌时,说道:

要敢于逆流而上。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

老师让每个人按照内心深处的想法作诗,敢于说出自己,敢于高声呐喊内心,不做畏首畏尾的附庸者,只做内心渴望的自己,并以此作为突破,克服一切困难。

图片发自App

Boys,you must strive to find your own voice. Because the longer you wait to begin, the less likely you are to find it at all.

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

尼尔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父亲却为其规划好了成长线路,本人却极其热爱演话剧,与父亲谈话无果。他知道无论给父亲作何解释,换来的都是否定。此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发生了冲突,尼尔内心开始出现扭曲。最终,他走向了极端,解放了自我,也走向了自由的尽头。

我们一边在追求内心向往的事物,一边应付着生存必要,恰如尼尔所说,我演的很好,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个乖孩子。而演完话剧后,他对父亲再次说到:“我演的很好,我也渴望演戏。”换来的只是父亲的冷漠,最终梦想破灭,看不到未来,选择了解脱自己。

追求内心渴望的事物,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但遇到磕绊时选择自身自灭是对梦想的极其不负责。我们应该找到自己心中的量尺,就像天台有栅栏,马路有斑马线,总得给自己画一条底线,懂得假设越过底线会如何?因此必须将自己的“追求”放在线内。

图片发自App

“有时需要大胆,有时需要小心。被学校开除是一件很愚蠢的事,因为你会失去很多大好的机会。比如说:再也不能听我讲课。”


(四)

试着去听听自己的心,试着放开手去搏一搏向往的生活,虽不能说百分百会成功,但起码回忆时嘴角会上扬,眼角会发光。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所以,向着自己渴望的方向前进吧,就这样一直走,莫问路程,莫顾周遭杂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死亡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