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策略》摘要(24-25)

二十四、自我怜悯的旋涡挖掘过去为什么毫无意义

我们可以把一切旧账都翻出来,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请接受属于过去的不公,并试着去应对或接受当前的困境。群体性怜悯和个体怜悯一样,都是有害无益的。

对他人的责备,尤其是对自己父母的责备,总要有个时限。谁如果40岁了还把自己的问题归结到父母身上,那只能说他实在太不成熟了,确实该有这些麻烦。

此外,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即便在童年时期遭受了命运的打击(如父母去世、离异,被忽视,被性侵等),也与人成年时期的成就和满足感没什么关联。比童年经历更具决定性的是我们的基因,但怪基因又有什么用呢?

正如芒格在他的《铁律》一书中所写的那样:“谁如果总在想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把他的生活给毁了,那么毁掉其生活的正是他自己。

‘受害者’心理是最具灾难性的生活向导。”


二十五、快乐论与实现论如何让乐趣和意义彼此互补

请用0至10之间的数字来评价一下(0代表毫无乐趣——你对此完全没兴致,10代表极致享受——你简直想不出更美好的事来):

你最喜欢的巧克力

在战争中保卫祖国

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之中

把孩子拉扯大

在非洲建立医院

阻止全球变暖

性爱

看世界杯

扶老奶奶过马路

加勒比海的养生之旅。

请花上几秒钟来回答一下。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觉得上面这些行为的意义有多大?我们还是用0至10来评价,0代表完全无意义,10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意义。

请再花一点时间来思考一下。


我们更应当专注于哪个方面?美好生活的拼图,是那些“令人享受”的行为,还是那些“充满意义”的行为?

我的建议是:

请将乐趣和意义进行适度的混搭,避免极端。因为在你走向某一个极端时,边际效用会出现递减。最迟等到你吃完第四磅巧克力,连续看上24小时电视,或经历了第五轮性高潮之后,巧克力、电视和性爱的吸引力便会不复存在。同样的道理,谁如果日日夜夜都在为拯救世界而奉献,并禁止自己享受一切乐趣,那他也会缺乏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醒的策略》摘要(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