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寒假在于变革——读《你好,寒假》有感

      磕磕绊绊中,看完了《你好,寒假》这本书,我想这也许就是王蒙先生所说的“费点劲的书”。也许是平常读理论性书籍太少的缘故,读这本书,确实挺费劲,好多处要读好几遍,可还是读得不够明白,权当不求甚解吧。

       对于这本书,还是有些好奇的。寒假之前,就在程露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这本书,也看着程老师在带领着孩子们做“你好,寒假”市价活动的前期准备:看着他的孩子们发布实践活动信息,招募队员,撰写活动方案,到后来寒假中各个小组活动实施情况,直到前段时间开学的寒假实践展示与评优。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寒假这份作业的喜爱之情。与我而言,书与寒假一同到来,稍晚了些。对于孩子们的寒假,我也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和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些信息,进行了自认为还合理的设计。整个寒假,我边看书,边反思,边对照,边思考:孩子们多彩的寒假,在于变革。

一、寒假重构意识需要变革

        多年没有当班主任了,去年重回班主任队伍,才发现我还是我,而江湖已不是原来的江湖。就如文中所言,相对于终身教育体系而言,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是个微观领域。寒假作业基本以做作业、练字、看书为主,寒假作业布置自上而下,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真的需求,内容也相对单一。所以首先要变的是班主任的寒假重构意识。

       李家成教授指出,寒假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领域,它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段、催生新的教育单元、发展新的教育主体、构建新的教育形态。变革以现状为前提。在我印象中的寒假,常以一本《寒假作业》为主体,辅以家务等。你问孩子,喜欢寒假作业吗?估计百分百摇头,不喜欢。但不喜欢也要做呀,这是老师的任务。于是学生或认真完成,或临近开学匆匆开战,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寒假的意义是什么?是学习?是玩乐?是自由散漫?我想这些都不是老师和家长希望看到的。李教授提到寒假是一个不同于学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第四教育世界”。对于这个名称感觉很新鲜,什么是第四教育世界?细读文章,才了解其中的奥秘。李教授认为,孩子降生之后,会一次进入并不断穿梭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这三个教育世界。每个教育世界都与孩子的发展直接相关,但教育内容、形式都会存在差异。而寒假,相比学校教育更灵活,相比社区教育更丰富。寒假,就是孩子的第四教育世界。班主任必须知道,寒假这个“第四教育世界”能孩子带来什么?是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复杂的人际交往,更深度的家、校、社区的融合,依托互联网,让寒假变得多彩。所以,班主任的寒假重构意识必须做出变革。

二、寒假作业设计路径需要变革

       以往寒假作业,都以老师布置为主,自上而下,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喜好。今天自己班里的寒假作业,虽然我也考虑了多方面的情况,设计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作业。

以下为自己班级的寒假作业:


  六宝寒假作业

欢欢喜喜过大年: 

1.搜集猪年的成语、谚语、俗语等,了解“猪”的汉字演变。

2.手工制作老师奖励的新年挂饰,拍照传微信群。

3.结合自己的春节,制作新颖独特的“小猪猪”新春画报(16开),回校展览。

安安静静读好书:

阅读共读书目,完成阅伴闯关,学有余力可自选其他书籍。每日做好阅读记录,存折记满的自行更换。开学后请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绘声绘色讲故事:

继续开展“六宝故事会”活动(自愿),将讲故事视频录好上传微信群。

一笔一画写好字:

每天练习书写生字表生字5个,下学期上交硬笔书法作品一张。

跑跑跳跳健体魄:

每天坚持跳绳练习,备战开学初各年级一分钟“十佳跳绳王”的选拔和“优胜班级”的评比。

快快乐乐去实践

各小队开展“你好,寒假”实践活动


       对照《你好,寒假》一书中的幸福作业,我的作业设计只能形似,而产生的过程相差甚远。又一次感叹,读这本书太迟了。书中老师们的寒假作业都是经过调查问卷、方案展评、形成团队、实践活动、活动总结。整个过程有记录、有条理,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全程参与设计自己的寒假作业,难怪被称为“幸福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难道还不幸福吗?当下一个假期来临,或许我就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了。

       今年的寒假,小队活动开展起来了,有参观红色根据地的,有给环卫工人送温暖的,有结伴寻年味的……每个小队活动也算有声有色,孩子们也是很开心的,但时间活动中也得到了发展。但,相比较为成熟的幸福作业,我的作业没有主体性,也没有序列性,大多是家长随性而起,或是利用身边资源开展活动。尽管效果也还不错,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作业还是有一定差距。

        让孩子、家长、老师在寒假作业中有提升,实现共同发展是我接下来将要努力的方向。我觉得我需要用复杂性思维来看待学生的寒假生活,始终以学生为立场,共同探索适合我们班级我们地域特点我们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科学习特点的寒假活动。

三、寒假生活教育主体需要变革

       关于寒假的教育主体,大多数人认为就是孩子。其实不然,在“你好,寒假!”项目研究中,学生、教师、家长成为真实的教育主体。实践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家长再这个过程中就是源头活水。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家长教育行为的改变。

        在寒假中,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家长会从被动接受学校任务转向主动参与活动策划。回望今年的寒假,班级开展的几项小队活动,家长都在积极参与策划,参与活动的家长,特别是负责活动策划的家长,在整个活动是有提升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缺少比较正式的策划案。

      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都会通过这一实践项目实现共同发展。这也是寒假项目最为经典之处。并且这一发展并不会随着学期初的开学而结束,这一发展会直接促成学期初以及整个学期,班级学生、家长的持续发展,直接促成家长的教育参与、家校合作的发展,直接促成家校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好书不厌百回读,这本书将会成为我手边的常物,时常翻阅,常读常新。它将带我走过朦朦胧胧的寒假重构,只待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那一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彩的寒假在于变革——读《你好,寒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