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里的旧时光》读后感

        已是立秋,秋高气爽的午后,一本《暮色里的旧时光》,不觉中就度过了整个下午的美好时光。确切地说是因了这本书而使得这一下午的时光而变得美好。本书著者是文学新秀陈亦新的第一部散文集。读后感觉像一股清新的风掠过,清凉入心扉。书还未及看完,禁不住想要分享的冲动。意犹未尽中,留待有一大片时间时再慢慢品味吧。自觉不可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否则就扫了这清新文艺背后的雅兴。

书是这对父子同时签名的留藏。

      读这本书之前,我只当著者陈亦新是雪漠老师的孩子来看待和定位。因为喜欢雪师,所以爱屋及乌也想看看陈亦新写作会是如何?令我诧异的是,读后才知原来陈亦新也早已是自有风格的一代文学新秀了!回想起那个在我记忆里清秀内敛的帅小伙子,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边读书,边回想,那个有过一面之缘的陈亦新便又跃然纸上。随着他书中的语言和描述,一个活灵活现、立体而全方位的著者便呈现在所有读他书的读者面前。我们一起走进作者——陈亦新。

        在《暮色里的旧时光》一文中,亦新说父亲无所好,唯爱书,且嗜书如命。家里满天满地的书,按母亲的话说是“书满为患”。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作者也爱上了读书。提到自己的童话书时,他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小的时候,父亲终于拿到了一笔稿费,一家人开心的上街去给母亲买皮鞋。走到广场时,父亲停下了脚步,这里有一家他常去的书店。父亲说看看就走,很快的。一家人进了书店,作者被一套《世界童话名著》的连环画所吸引。价格正好是父亲的稿费。父亲和母亲相视而笑。那天兴高采烈的抱回来那套书,只是心里隐隐觉得对不起母亲,不过这份歉意很快就被这套书带来的喜悦冲淡了。这套书看了无数遍,是他最爱的宝贝。这是一件小事,并不撕心裂肺,也不惊天动地,可他就是忘不了。读到这时,觉得亦新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那么小的年龄却已懂得心有歉意,因为满足了自己的心愿而没能实现给母亲买皮鞋的愿望而心生惭愧。在他忘不了这件小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充满爱的孩子。那些与他同龄的孩子们身上,现在已经太缺乏这份爱和深情。从亦新笔尖下流淌出的这份质朴真诚、灵动而有情,深深触动了我。

        “后来家里开了书店,那段时间昏天暗地的看了大量的书。好多时候忘了写作业,父亲没有怪过,反而给老师打电话说不要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好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作者笑一笑,说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怪人。当同龄人正在无数次的做同一道题目时,作者却如饥似渴地读那些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关于这一点觉得很幸运”。读到这里真为亦新感到庆幸。遇到这么开明、这么懂他的好父亲,能够不被作业所缚,能够遨游在书籍的世界里。而作者也为此恰恰自感幸运。从中可以看得出亦新是个懂得感恩、有着知足常乐心态的孩子。面对他人的不可思议,还能自嘲自讽的拿父亲开玩笑。这心态背后有着父亲与自己站在一边的偷着乐。看得出他与父亲之间更像是朋友。关于与父亲更像是朋友,书中还有个出处 ——

八岁那年,我这样问父亲: “爸爸,八年算多年吗?”  “八年?应该是算的。”

”哈!那以后我们之间就不是父子了,是兄弟。”

为什么?

“你不是常说"多年父子成兄弟"吗,既然八年算多年,那我们当然是兄弟了!父亲哈哈大笑。”看来8岁时的陈亦新就已经是个小机灵鬼了。心中感慨这小家伙真会聊天。雪师有这么聪明可爱的亦新真是福报大。如今亦新也有一个聪明伶俐可爱的,现今也已有8岁的女儿陈清如。肤白貌美的像个外国洋娃娃。我一个月前见到清如时,她的一言一行却是有礼有节典型的传统圣贤宝宝。不知同样是8岁的年纪,清如有没有像亦新一样,陪父亲聊天而逗乐地哈哈大笑?

        “父亲爱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我很少买书。因为所有需要的书都能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到。我想,我还是老老实实看书吧,至于逛书店买书的快感,都留给父亲吧!”

      从以上几个片段,我们不难看出亦新的幽默风趣、轻松诙谐的一面。散文集中充满了敏感、细腻而又温暖的文风。

        ”父亲当老师时,每到假期,都要求“看校”——在学校值班。因为回家应酬多,浪费时间。某次过年,父亲曾在学校宿舍门上贴过一副对联,上联: “唉,谁家放炮?”  下联: “噢,他们过年!”  横批: “与我无关。”  好多人把这副对联当做笑谈,我却知道这笑谈背后的坚守与艰辛。家乡凉州是典型的西部小城。某年,央视的一档节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亚洲最大的露天赌场在哪里?答题者都往澳门选,谁知答案竟是甘肃凉州的东关植物园,因为这里可以容纳万人同时打麻将。凉州人知道后哈哈大笑: 这算啥?不过冰山一角。”  读到这段时,心里竟是百般滋味。想到那副对联先是忍俊不禁,后又有种想流泪的感觉。简单的一副对联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整个画面好有戏剧感。想到在凉州那样的大环境下,想要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确实少不了这样的一份坚守与艰辛。

“在无数个黄昏和夜晚,母亲总会趴在窗口,痴痴地望着外面。我知道,母亲在想父亲。父亲在一个离城区很远的地方修行和写作。他与世隔绝的呆了整整四年。父亲走了。母亲承担了家里的一切,撑起了这个家。她起五更,睡半夜,为家庭奔波着。她不让父亲担忧,让父亲在那里安心创作。……她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再苦再累也不怕。她愿为丈夫付出一切。母亲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但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一切困难。说实在的,我真佩服她,她是个坚强的女性。每到夜里,家里就冷清的可怕,静的可怕,没有一点温暖的气息,空气似乎也凝固了。可母亲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在父亲写《大漠祭》的几年里,母亲老了许多。在这期间,她就像慈母一样关怀着父亲。如果没有那份等待的煎熬,她至少比现在年轻许多。她做到了寻常女性做不到的一切。父亲闭关的四年里,母亲仿佛老了十岁。一个又一个黄昏,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剪影。支持完父亲支持我,不知不觉间,母亲老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她头顶的白发再也不躲躲闪闪,曾经羞涩的皱纹,现在也大大方方地爬满了她的额头。写到这里,我特别想哭,我不知道怎么去报答我的母亲,我只有好好写作。提到父亲我满是骄傲;提到母亲我满是感恩。”

        读到这里时,我已经不是想哭,而是已经泪流满面。任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不断流淌。为书中的父亲、母亲,也为书中的孩子而感动。想到了一句话,慈悲就是懂得每个人的不容易。此刻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和母亲。想到父亲曾用生命为军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年七一建党100周年时刚刚获得了在党50周年的奖章,我也由衷为父亲感到骄傲。想到母亲的辛劳操持,为儿女奉献着一生也唯有感恩。 在那个年代,父母相恩相爱、相互支持、无私奉献,已经成为时代的底色。生活越是艰辛,他们越是懂得相珍相惜、相依相偎。在这里也祝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安享晚年!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这本散文只看了一部分,心却停在了这里。我更愿意就此停下来,慢慢去感受和回味。随着陈亦新的文字,心时不时的被触动着。带着这份意犹未尽,我们一起期待作者灵动的文字带给我们更多的触碰、启迪和思考。祝贺陈亦新选择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作家梦——梦想已成真!

     

你可能感兴趣的:(《暮色里的旧时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