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时生活,也常常会见到一些性格极端的孩子。
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封闭心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有的非常狂躁、情绪激动,常常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有没有想过,
他们最初,或许曾是一个好孩子?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扭曲的样子?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教育过程中,家长最常见,也是本质最恶劣的错误之一
——吼叫
在上期的文章中,
我们了解了减少暴怒状态下吼叫,以及事后该如何挽回局面的方法。
但对于父母来说,
做到“不吼叫”还不够。
我们需要一套法则,去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正确、科学的引导和教育。
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管教的4C法则”。
什么是管教的4C法则?
Communication
沟通
1. 每次只给一个具体的指令
时时刻刻都需要记得,你面对的是一个孩子。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懂事。
回想自己的历程,是不是也通过了父母等教育者的诱导和教育,才逐渐通人理?
因此,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你需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但首先,更需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
“不要乱扔玩具,别人踩到会摔倒”
“你要听话,不听话的孩子要被大灰狼抓走。我之前已经告诉过你很多遍了,不要乱扔玩具”
同样的两句话,前者的效果明显会比后者好很多。
为什么?
因为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
如果你一次给了太多的指令,他就会容易忘记你的需求。
所以,尽量每次只给一个指令,还需要说的慢一些。
让孩子的小脑瓜转的过来。
2.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之前我们已经提过多次,孩子会从家长的行为中不断学习模仿。
如果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
如果你细致耐心,孩子就学会了倾听。
当你希望孩子举止正确时,需要你自己提供示范。
对他说:“不要乱扔玩具,可以把玩具放进箱子里。”
拿过玩具,做给他看。
不要小看这一个举动,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3. 鼓励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遭遇了挫折时,亲人或朋友的鼓励能让你面对挑战。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什么,尝试着用鼓励的方式去让他做吧。
这种鼓励不要止于语言,孩子是非常敏感的。
语调、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出你的感受。
4. 让孩子明白你的真实感受
共情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很快地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如果你想要让孩子有强大的共情感,你就需要让孩子了解你的真实感受。
“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的开心,但是能不能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呢?”
不要小瞧这句话,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同时,它也提醒了孩子,要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
Choice
选择
1. 要真实并简单
如果孩子自我感觉,“自己其实对生活具有一定的掌控力”。
他就会减少做出哭闹、打架或其他争夺控制权的行为。
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就能减少一些争执和吼叫,并且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和想法的重要性。
同样,这个选择是要真实的,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糊弄。
但是,选择也不易给予太多,对于孩子的小脑瓜来说,选择太多也是一种压力。
2. 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
很多事孩子并没有作出选择,或者无法选择。
这时候就不要征求他的意见了。
如果凡事都需要加个“行吗”,就是在削弱父母的权威。
但没得选时,就要做一个平静且权威的成年人。
3. 慎重你的选择
你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所以凡事需要想一想,你选择会产生的后果?
Consequence——结果
1. 制定家庭规则
规则能够指引人们预先理解结果,从而对自己当下的行为有一个衡量标准。
一旦制定了规则,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就有了一个心理预期。
规则和后果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前期的规则不一定需要孩子参与制定。
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收集想法,征求同意。
这种更为“民主”的方式能让大家更愿意遵守。
2. 有时,结果需要孩子自己承担
生活中,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从经历中学习的机会。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父母不干预,让孩子自然承担结果的行为有时候是不错的选择。
承担结果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真实地理解了行为——结果的过程。
Connection——联结
1. 增加单独相处的时间
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联结,相信自己在父母心里独一无二,他就会有安全感,也会更加听从你的要求。
因此,无论平时工作多忙,一定需要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给予他你全部的注意力。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孩子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你都需要一心一意地将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孩子和自己身上。
带着了解的心理去看待孩子,仔细听他讲故事,不要提建议或者说教。
你只需要做到的就是倾听、游戏。
2. 保持对孩子的好奇
当你的孩子不肯听话时,在责怪之前,你需要了解发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如果你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并告诉孩子你对了解他的渴望,你同孩子之间的联结就会自然增加,也就更能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很认真,很平静,孩子也会感受到你在倾听,是真正地在关心他的感受。
3. 不要记仇
有些父母非常较真。
事情过去之后,还会时不时拿出来翻旧账。
殊不知,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从愧疚变成怨恨,而留下长久的阴影。
不记仇,不是要让你忘掉了曾经发生过什么。
而是意味着作为父母,我们愿意去宽恕,让生活继续,不因此切断与孩子的珍贵联结。
做父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在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时,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学习做一个好父母呢?
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育儿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