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篇第22-23章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原句译文
15.22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
15.23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ー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思考
你能做到“不以人废言”吗?
暂时还不能。
我在这些方面是“双标”的。
我希望别人不因我,位低、读书不多,平时见解少,底气不足……而不重视我的意见。而我呢,每次听别人说话时,都是看他的地位、是不是专家、是不是有见识,是不是有文化水平……
我们平时对一件事做判断时,更多的愿意听取专家的意见。比如在身体健康,教育孩子等方面。
有些时候,我们心里明知道人家说的对,可我们因为情绪堵着,而故意不去听。比如,嫌对方磨叽,看对方不顺眼。还有可能对对方的强硬的不和善的态度的抗拒。
在日常,我们又常常因对方财大气粗而故意恭维对方,有钱人一开口,大家都安静,认真聆听,他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和细致解析。因为总会从他那里蹭到便宜。
小时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很热情的帮助别人,因她学习不好,穿着破旧,长得又不讨喜,所以得到的都是嘲笑和谩骂。我记得她说的止鼻血的常识是正确的,我也记得不要随便好心肠。大了以后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理论,对很多事儿不过脑子,不去琢磨,等自己遇到困难时,又手忙脚乱。
对别人或者小孩子有固有思维,以过去的自己看他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今天的言论。比如我认为一个人“没啥想法”,他说什么我很少去认真对待或认真思考,缺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变化性思维。
对孩子也一样,“孩子小,他知道啥”,忽视孩子的想法。即便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表达好了,“嗯,还可以。”表达不准确、偏颇等,或孩子缺少锻炼没有组织好语言,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用蔑视的态度给孩子压力,导致孩子缺少自信心以后不敢表达自己,或者选择极端的方式给自己寻找表达的机会。那么,孩子不是一天长大的,多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很重要。当然,孩子也要知礼懂节,知道分寸。
每个人的思维角度都是不一样,看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多听取他人意见有很多好处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自己有判断的标准,有自己取舍的标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