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亮与六便士》|月光自宇宙,为你而来。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却看见了月光。』

  最初,我是被这句话吸引而来,因此有幸一阅本书。刚读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冷夜里,幽蓝月色下皆是衣衫褴褛之人。众人几乎都低着头捡拾着地上的硬币,却有一人站住,仰面痴痴地望向了月亮。

  在这本书里,他是谁?他就是斯特里克兰。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一百多年后,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的斯特里克兰决绝又突然地抛弃一切,远走他乡。

  谋生。一个人出生,从他有意识起,他便会不知不觉中去塑造一个自己,让这个自己能够完美契合于社会。这既出于生存的需要,也是出于对安全感的需要。而斯特里克兰的做法,无疑是将那个已然成型的自己撕裂开来。他不是七岁,不是十七岁,他是一个将近四十的中年男子。他并不是仅凭着少年一身血气方刚的冲动这样做的。

  他不知于何处窥见蜉蝣刹那光景,连那是真是假都不分辨,就毫无犹豫地投身而去。撕裂一个『我』,又赤裸裸地跳进这危险的人间,这是一种伟大的勇敢。你看常人活着,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生存吗?我们是赤裸裸而来的,想要的只能去争取。在已经成熟的社会体系里,努力去获得,让自己更富有、更美丽、更自信,为赤裸的身体披上华丽的服侍,为赤裸的灵魂带上光耀的皇冠,让自己拥有安全感。

  斯特里克兰的做法,无疑是对常规的一种挑战。傻瓜!怪人!恶人!被踩到痛脚的人总是这样叫喊着。很多批评也许并非指向被批判者,而是指向批判者本身。硬币与月亮,也是面包与梦想。若是两者兼得自然是好,但若是此时两者必失一方,该如何抉择呢?斯特里克兰选择遵从内心,做他自己,选择了后者。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还涉及到了两性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社会上有很多悲剧都与此密切相关。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毛姆对女性真是过于偏见。其实并非如此。况且毛姆没有批评什么,他只是在阐述他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也不是偏见女性,而是在针对人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作家更关心悉知人性,而非判断人性。』毛姆在这本书里大胆地暴露着真实的人性。遮遮掩掩的人不愿承认,自然会归咎于是作者的偏见。这一点毛姆也在书里笑着说出来了:『那些只希望从人心中即见出高雅情操和正常感情的人,当然不会理解。』

        认识自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需要审判自己。我们的大脑想要保护我们,于是替我们设下层层保护机制。你要认识你自己,就要一层一层把保护机制撕开。每撕开一层,都要承受失去保护而直向我们袭来的痛苦。

        有人把自己保护得很好,所以他们便能够不为这些『鸡毛蒜皮小事』忧虑;有人尝试着撕开保护机制,于是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陷入了混乱,充满了种种荒谬与污秽,他们感到痛苦。但实际上,这些并非是他们的做法引过来的。这些荒谬本就存在,撕开保护机制的人只是发现了它们而已。

        这时候,撕开保护机制的又会分三种人。一种人放弃挣扎,就这样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终日混乱;一种人挣扎试图把保护机制修复,也许他们成功了,也许没成功;另一种人则是冷笑着,更用力地将保护机制层层撕下,哪怕自己鲜血淋漓。

        斯特里克兰显然是后者。

        你尽管说他冷漠、粗鲁、可恶,但是仍然无法否认,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

        我们自己又是怎样的呢?我想起前几天看到朋友们发的小秘密,说自己越来越自卑。我真希望抱抱她们。反复咀嚼着自己的苦楚,并不是一件矫情,而是在蜕变。被苦楚打倒的人,也不是懦弱,而是在坚持。坚持抗争所以才会被打倒,不坚持的只会转身就跑。

        嘲笑别人的人才是最软弱的人。因为别人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加以百般讥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这虽然也是痛苦的人啊,但他们却选择通过打击别人而缓解自己的痛苦。

      知道吗,反复咀嚼痛苦的人,总有一天,会从中尝到甘甜的滋味。被苦楚打倒的人,也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每个人都有一束属于自己的月光,跨越宇宙,只是为你而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月亮与六便士》|月光自宇宙,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