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战争时代的众生百态

二战初期,德国采取闪电战直驱波兰,迅速占领波兰后,对波兰犹太人开展了一系列迫害和屠杀。男主一家人没有逃过进集中营的命运,万幸的他被犹太警察朋友救了,便开始了悲惨的逃亡生涯。曾经温雅的钢琴才子斯皮尔曼,经历了与家人的生死别离后,为了生存给纳粹军官下跪,喝过医院的馊水,吃过发霉的土豆,像老鼠一样四处躲避,苟且偷生,他衣衫褴褛,头发胡须脏乱不堪,长期挨饿导致步履蹒跚,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容沧桑仿若垂暮老人。

电影更多的是向观众直白呈现了战争中的众生百态。如果人只剩下生存可以追求的时候,我们如何定义尊严的价值。

饥饿的老爷子为了枪口稀饭,在地上舔食。

男童为了保护偷来的食物,脊椎被活生生打断,死在斯皮尔曼怀里。

一位可怜母亲为了躲避德军,失手把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捂死,自己变得精神失常。

人人在战争中,都是身不由己,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勇气

类似于《希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也展示了战争中人性的矛盾挣扎,但是人群面更广,着重凸显了小人物在战争时代的命运沉浮。有些犹太人被迫做了民族叛徒!斯皮尔曼的朋友亨瑞当了犹太警察协助德军打压犹太族人。但他也只是想活着,即使可耻,即使卑微,但是没有他的帮助,钢琴家也无法逃脱进集中营的命运。

战争时代,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都是妥协于无奈命运下的选择。

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希特勒控制下的极端反犹时代,手无寸铁的犹太人,只能任人宰割!

一个犹太残疾老头因为不能站起来行礼,被纳粹军官活生生从楼上摔下。

男主斯皮尔曼的父亲,因为走路时没有给一旁的纳粹军官行李,大把年纪被当街甩耳光,还不能允许走上街道。

那个时候的犹太人,没有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就如蝼蚁一样受尽屈辱,连呼吸都是错的。

这是战争时代的悲歌 也是犹太人的民族悲歌

犹太人被虐杀了超600万人,近乎灭族的数字。客观分析历史,感慨那么多人都没有一个领袖人物出来反抗,但凡有点中华儿女视死如归的抗日精神……

那时犹太人中有部分人具有抗争意识,但整体民族意识没有觉醒。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把犹太人的精明算计展现的淋漓尽致。剧中的犹太人夏洛克借人3000块金币,不收高利,却立下契约:如果到期还不上贷款,就要割下借贷人的胸前的一磅肉来。后来果然到期违约,犹太人夏洛克便真要履行契约割肉一磅。

慧极则伤,强极则辱。不给他人留活路,终究给自己埋下了灭族隐患。

和平时期,犹太人通过自己过人的经商天赋,积累大量原始资本,便开始放高利贷挣黑心钱。战争时期,国家有难,又袖手旁观。

再有钱的民族,没有集体意识,不团结,也犹如散沙,不成气候。没有统一的国家,没有强有力的军事依靠,只能成为希特勒的待宰羔羊。

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

受虐习惯了,也麻木了,只要不死,就认命了!大部分犹太人都对纳粹怀有天真的希望,认为德军只是想让他们充当免费劳动力。

寄希望于魔鬼,何其可笑可悲!

而这种懦弱认知直接导致近乎灭绝的惨况。

斯皮尔曼逃忙的路上,受尽磨难,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无论经历怎样的悲惨境遇,他都没有放弃求生,而正是他对生的渴望,才让他挺过一次次的苦难。最后才能遇到一个善良的德国军官。

德国的军官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最后德军战败要撤退的时候,男主说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他,他说:“感谢上帝吧,也感谢自己,不用谢我,是上帝让我们死里逃生,这是我们为什么那么信仰他的原因。”

战争时代,人人命运飘摇,能活下来实属幸运,这份幸运,来源于正义援助更多是对于求生的渴望!

只要活下来,就会有希望!

一别经年,斯皮尔曼才得知,德国军官被抓进了苏联战俘营!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没想到,那次分别就是永别!

成王败寇,是战争的必然结果!这个军官叫威廉·霍森菲尔德,几年后死在了苏联战俘营!

战争时代,人人都有不同的立场,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救赎斯皮尔曼,是因为德国军官灵魂深处的正义和良知,是他以微弱之力对战争时代的抗议。

最后,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斯皮尔曼再次弹起钢琴,他的琴音穿越了时空,悲凉而厚重!

这些战争创伤,没有亲身经历,无法想象。仅能从电影中描述的场面略窥一二。而这与曾经中国南京大屠杀,我们祖辈承受的战争灾难,遭受的民族厄运,并无差异。这些惨痛被时间的长河慢慢的抚平,曾经的遇难者才能冷静如斯揭开伤疤,让世人记住教训,战争是恶魔,只能带来毁灭。

你可能感兴趣的:(《钢琴家》:战争时代的众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