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装修日记【建议要装修的朋友都看一看】

装修面积:75平米(老两居二手房改造)

装修时间:3-4个月

常驻人口:夫妻俩+一个3岁的娃

预算:10-15w

都说装修难!是因为装修一次真是调动了我们各种人际关系,知识面涉及项目管理,材料学,财务学,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所以有人说装修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我觉得也不足为奇,因为我是在家装行业创业,了解行业的一些底细,又亲身经历了装修全流程,还遇到了很多坑,所以正好借机写点东西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

我夫人一直念叨说,我挑家装公司的过程有点太过细致,一看就是程序员的通病……,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着急的,因为当时正好赶上入冬前,也就是说我如果我要装得立刻确定装修公司,马上开工了,为什么?

「因为装修尤其是二手房必然要涉及到暖气改造,一旦动暖气管,就得在冬季供暖之前或结束以后,而且暖气改管肯定是水电改造阶段,如果供暖前不能搞定暖气改造,那基本后面很多工艺都会被暖气影响,比如墙面施工、刷油漆、地板、踢脚线,所以装修一定要选对时间,二手房千万别选供暖期间装修」

当时已经是十月底了,所以算了算,如果仓促开工,后面肯定会陷入各种被动,而且一旦赶不上改暖气管子,那整个工期就得顺延,而且一延长就得3-4个月时间,但是不开工,自己的房子又有腾房的时限,真是左右为难。

最后权衡了一下,毕竟是住一辈子的房子,还是得擦亮眼睛选对家装公司,哪怕外面多租几个月房子也是值得,下定决心后,索性就踏踏实实的挑起了家装公司。

因为当时正在给一家新锐高端装修公司做系统开发,所以就优先考虑是否可以近水楼台,直接选他们家装得了,话说我也是看着他们的几千平米展厅从无到有的,当时还对装修行业懵懵懂懂,这么多装修公司是怎么划分的?后来他们CEO给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我就全明白了:
「装修公司,如何区分硬装和软装,就是装完之后,把屋子倒过来东西掉不下来的都是硬装负责的,比如墙面,地板,木门,橱柜,射灯……,哗啦哗啦掉下来的都是软装的,比如沙发,床,桌子,衣柜,椅子,小心砸到!!」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过已经可以很好的区分硬装与软装的区别了。

当时我客户给的报价虽然已经是友情最低价了,但是还是高于我们的预算(人家最高端的地板一块顶我一个月工资),说到价格这块,插个题外话,建议大家不要太追求低价格,或者在乎送东西的贵贱,我见过最豪的装修套餐有送汽车的:

所以千万别冲动消费,一定要谨记自己的初衷是来装修的不是来买汽车的,而且送你的东西,一般都是你要来买单的,装修公司也不傻,「一般装修公司对装修项目有都有毛利要求的,太低了肯定会从几个方面找呗回来,要么就是增项,要么就是推荐一些华而不实的产品或服务,要么就是降低材料成本,还有就是压缩工期降低人工,总之无论哪种最终都会有连败俱伤的结果」,所以价格千万别太刻意求低价,当然也不能被人任人宰割,一定要有预算,心里有个大概价位,在这上下浮动个10%,有品牌保证,有正规合同,送的东西正好是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下决心了,千万不要抱着占小便宜的心态,你永远也算计不过家装公司的。

书接正文,综合种种原因,所以最终还是没能锦上添花的合作成功,毕竟我也是做互联网的,所以本身对互联网装修带着一点点的小偏心和好奇心,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各种搜互联网装修公司,先是上某兔和某家网站一通狂搜,也被套了手机号,被安排给几家公司面试,但是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光听对方在电话里一通巴拉巴拉忽悠,有心想去看看线下实体店,一听!好么~都在南五环外,而且跟我大对角,想象好不容易的周末,也只能跟对方说声:“我再考虑考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估计那几家公司得恨死我,白白浪费了他们小几千的成本。

这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很传奇的小插曲,因为当时正好送孩子去上早教班,又正好发现某公社的装修公司大招牌,当时还跟夫人说,要不孩子上完课顺道去看看,结果那天孩子非常哭闹,各种折腾,最终没有去成那家公司的实体店,后结合后来发生的事情,心里各种万幸当时没去啊(不明白为什么的小伙伴,可以上网搜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过去就过去了),所以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安排。

经历了初次互联网家装接触后,我又开始想,这互联网上找的装修公司靠谱么?会不会半道倒闭了,会不会中途被强迫做增项,会不会材料以次充好,这还真不是我瞎想,因为当时给家装企业做项目,中午吃饭时候时不时被他们行业内的各种案例给聊窄了,以至于那几天晚上给娃讲小马过河的故事,讲得丝丝入扣,句句扎心。

经历了第一次互联网装修初体验后,我决定要不就比较一下传统家装企业,接触一下传统百强的老家装品牌,比如“装修选xx,我看行”什么的,虽然已是有娃的人了,但自小也是听着收音机里这句广告词一点点长起来的,然后为了做参考又选了一家自营模式的新兴互联网家装公司,这次必须得去实体店踩点了。悲催的是两家公司的实体店又都在南城,而我住北边,只能周末把娃托付给父母,跟夫人一块去实体店调研,来个二选一。

两家店虽然一个传统一个互联网,但实体店风格都基本差不多,进门就是各种琳琅满目的材料,而且都是整装套餐方案,各种档次让你选,材料也基本都是大品牌为主,鉴于我对物料的了解,基本就是我家夫人看哪个好看就选哪个,奉劝各位别想当然的认为自己选的那个材料是套系里最贵的、最个性的,很有可能实际上你选的是最便宜的、最大众的那个,旁边的销售心里乐开花,嘴里还说:“您太会选了,太有品味了”,而且你也别指望自己会跳出这个设定,因为根据数据分析,基本上80%的客户都会选择你选的那款。「我分析过数据库,外貌与价格基本没啥规律,有些砖或者板材看着很漂亮感觉很贵,但是采购价却比灰不拉几的一款还要便宜,很多因素会影响砖的价格,比如材质、产地、工艺、甚至烧制的炉温,这些一般消费者也无法知道」,我就见过一个地砖,我觉得特难看,跟水泥地面一样(当然可能也和我的品味有关),但是卖的贼啦贵,为什么?因为他是纯天然大理石的,还是欧洲进口。

「板材大部分都是密度板,密度板板材就选E0级的就行,不要刻意追求零甲醛,基本所有复合类板材,哪怕E0级也会有甲醛,多少的问题,但是好的密度板一般全用的是柔软蓬松木芯木屑,喷洒式的混合胶水,这样用的胶水会少,如果次一点的就用树皮混合,用树皮就会导致需要更多的胶水来粘和,高压压制,所以甲醛会更高,选柜体除了关注板材还要关注五金件,因为柜门的开合和板材承重都依赖五金件,我原来住的房子就发生过一次半夜突然传来一阵巨响,起床一看是厨房的一个板子垮塌了,那场景可以用醋流成河来形容,收拾了一晚上,所以五金件一定要选坚固耐用的」

关注完套餐内材料后,就是了解各家的优惠活动与付款方式了,这也是影响我最终花落谁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两家的方案是,都送一堆东西,小家电、还有烟机灶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各大装修公司都爱送烟机灶具,这里是有商业原因的,不知道的可以问问你家的装修公司,涨涨知识),当时重点关注的还是付费方式,一家给的是N年后以理财方式返还部分装修款,一家给的是给免息的装修贷,看着都挺诱惑,其实这钱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你就是那只羊,所以鉴于当时对资金流动性和理财需求的角度,所以稍稍偏向了装修贷的方案。

比较完这些之后,最后就是在网上查评价,毕竟接触从事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行业,买啥都潜意识的先上网搜搜评价,看看有多少高质量的差评,有多少掺水分的好评,看完之后发现基本没啥参考性,而且从业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装修其实是一个非常低好评率的行业,不像买个衣服,买个外卖,分分钟搞定,回头肯定给个好评,互不伤害,装修是低频+周期长的服务项目,而且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我就听过一个案例,客户投诉工长在地面找平后,不给马上铺地板,认为是工长怠工,然后被投诉的工长也很无奈,说那是因为地面在养生期,需要释放水汽,人家也是为客户着想,没想到来个投诉……你说说这后面还能好好共事么,没辙没辙的,所以大家在网上查装修的评价时一定还是仔细看看,也别冤枉了你期许的那家装修企业,这都是经验之谈。

最终我还是通过一个我认为最好也是最公平的方式,那就是做表格(时间长了那个表格已经没有了)通过在不同因素上定分值、定权重,比如对价格、付款方式、优惠方式等几个主要因素,然后我和我夫人各自打分,民主方式,后面不会因为谁单方拍板落下埋怨,最后计算总分,通过量化的方式最终敲定了那家自营模式的互联网家装公司作为我们家指定装修服务商,主要还是综合性价比感觉较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的装修日记【建议要装修的朋友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