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孩子0—3岁时的这个细节培养,将留下一生的遗憾

        在孩子 0—3岁时对其进行语言输入,被很多父母忽视,包括本身是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以为,孩子到一岁教他说话还可理解,刚刚生下来亦或才几个月,孩子什么都不懂,又不会说,没必要重视语言输入,因而忽略这个时期。其实,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

我和老公都是很普通的人,上学的时候成绩也是一般般的水平,在工作上也是普普通通一般般的水平,祖上都是农民。我跟我老公引以为傲的是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记忆力等取之于蓝而永远青于蓝,这跟我们实施的早教有很大的关系。

那时,孩子已经出生五个月了。我偶然间知道了有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书籍,于是开始读,一口气读完,后悔没有早几个月看到。读完后,我才知道婴幼儿时期语言的输入对孩子是何等重要。

接下来我我就开始了我的早教实践,几乎每天都要找一些时间,对女儿进行语言的一个灌输。允许我用灌输这个词,此时确实是我自己在灌输,小孩只是处于一个接受的这个状态,没办法说话,没办法跟我交流,我只能通过她的反应来判断她的心理状态。

光是干巴巴的语言灌输的话,婴幼儿不理解,也不会感兴趣。我想到了有寓教于乐,要给她一个场景,让她在那种场景当中去认识一样东西去记住一样东西的名称。于是,我开始抓住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生活片段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输入。

那时女儿满刚6个月,第一天我把这两件玩具摆在她面前,指着波浪鼓告诉她鼓鼓,指着音乐机告诉她音乐机,第二天第三天再把这两样东西隔开一定的距离一左一右摆在她的面前,对着她说鼓鼓,她就会朝着波浪鼓的方向看,再说音乐机他就会朝着音乐机的方向看,而且用手去抓。为了验证她的记忆与识别能力,我又指着天花板上的电灯对他说”电灯”,指着门的把手重复说 “把手”,以后我再次说电灯的话,她就会抬头看天花板上的电灯,我再说“把手”的话他就会朝门的那个方向看如果你把她抱到门那里的话,她还会去摸那个把。出门看到了什么动物就会告诉她这是免、狗、猫呀,对身边的那些植物,我同样都会告诉她这个是花,这个是花的叶子,这个是花枝,地面的是泥土石头,她非常开心,就想要去摸去感受,这样她的他的语言思维潜能得到开发。

我每做一件事情我都告诉她我在做什么,比如说我给她穿衣服裤子的话,我就说妈妈在给你穿衣服,这是衣服,给他穿裤穿袜子的时候就说穿袜子,吃饭的时候会跟她说要吃饭了,吃的是稀饭,就指着碗告诉她这是稀饭,吃面条、鸡蛋等任何食物都要告诉她所吃的东西的名称。玩耍时教她认识玩具,告诉她每一个玩具的名称、颜色、形状。带她去超市,我会告诉她各种水果、蔬菜的名称,每天都这样。各式各样的东西,我都告诉他那个是什么,用来干什的。

事实证明,我给教给女儿的东西,她真的认识了,而且记住了,只是不会说而已。当再次接触教过的东西的时候,我只要说的那个名词,他就能够指出来,能够用手去摸,等到女儿八个月的时候,就会说话了,会喊爸爸了。

女儿一岁的时候,别家的孩子大多一岁才会喊爸爸妈妈或者什么都不会说,咱家的女儿是教说什么就能说什么,当然除了长句子说不过来。出门在外,叫喊谁就喊谁,教说什么就说什么,整个小区的人基本上都认识她,上上下下都夸这个姑娘这么小什么都会说了。我讲这个经历的是想告诉大家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输入对开发其的语言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语言表达能力人与思维紧紧相联系的。所以对孩子进行语言的输入那是在开发孩子的智力。

女儿一岁的时候,小姨来家里玩,她特别喜欢小姨,小姨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她非要去敲门。那时候是晚上,他爷爷说小姨出去了,不在家里,女儿指着地板上从门缝里透出的微弱的灯光说“有灯”,小姨在,就敲小姨的房间的门,不肯走开,这个行为就让我这个做妈妈的都感吃惊。

女儿一岁以后我已经开始上班了,没有时间去顾及她,等到我有长假的时候,女儿将近两岁。我开始教她背唐诗,两个月的时间内,她已经能背四十多首唐诗了,这些唐诗长的短的都有短的,最长的一首是选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后来因为我自己忙,我又没时间教他读唐诗了,我给她买一支能讲故事的点读笔,自己听故事,听了一段时间,刚刚三岁的女儿能够把一个故事在三分多钟的时间里一口气讲完,讲的时候语速非常快,累得上气不接接下气,我还给她录了视频。到现在为止,我的女儿他现在习惯性的听故事,他会在故事里学到很多新的名词,会懂很多的道理。

我坚信在孩子0—3岁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这个语言的输入,这是拉开人与人之间智力差距的一个起点阶段,我过了这个时期是无法弥补。

你可能感兴趣的:(错过了孩子0—3岁时的这个细节培养,将留下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