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决定性格,因此当习惯可以改变的时候,性格也能够被改变

先来讲个故事,


据说是发生在美国通用汽车客服部和客户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个客户,接连两次写信来投诉一个问题,说他最近新买的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买别的口味的冰激凌都没事,但只要是去买香草味的冰激凌,每次付完钱想从店里出来的时候,汽车就会发不动,买其他口味的时候都不会有这个问题。


汽车对冰激凌过敏?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说这话的人也许是个疯子。但是客户投诉也不能不处理,因此,通用公司便派出一位工程师去了解情况。


工程师找到了这位客户,发现这种疯话竟然是出自于一位事业成功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


两人见面后便开着车去买香草冰激凌,当买好冰激凌回到车上准备出发时,车子果真发不动了。


这位工程师后来又安排了好几次试验,结果发现真的如这位客户反应的那样,开着车去买其它口味的冰激凌都没事,但只要是香草车子就会发不动。


难道汽车真的会对香草冰激凌过敏?

虽然这个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但是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故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即使这种结束,意味着我们还要一直忍受,由于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而带来的困扰,继续生活下去。


只因为我们深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汽车要是对冰激凌过敏,那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我经常拉肚子,医生看了也没办法,只说是IBS (肠易激综合症),搞不清楚原因,还能怎么办?


我吃巧克力上瘾,戒不掉,没办法,胖起来后就再也没下去过,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最近心情一直很低落,做什么都没有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难受。


我实在是没有毅力,想运动,一直也坚持不了,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热度,我就是个没有自律的人。


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一直是这样反反复复地抱怨着自己的人生,最后再归结到:


”我的性格就这样了,改变不了了……“



习惯决定性格

关于性格,有一句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性格其实是由一系列习惯造就的。


而习惯,则是由行为所决定的。


一个行为,被一遍一遍地重复,最后就会变成习惯。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有几个相同的特点,比如快速出现,自动且无意识,不可控制。


对于好习惯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坏习惯来说,每一个特点都是令我们感到深恶痛绝的根源。


当这个被我们一遍又一遍长期重复着的行为成为习惯后,它的快速发生及其自动无意识性,让我们觉得它就是一个迷,一个无法解释的神话。


就这样,它把我们打得手足无措,晕眩,导致我们对它产生认同,以至于我们认为习惯就是我们自己。


既然,习惯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又如何能改变呢?

然而,认命你就输了。

因为,习惯是可以改变的!


关于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心理学家解释到,习惯形成的过程有三个因素:引起的原因/环境,行为习惯本身,回馈感受。


由于一个行为在某一情境的重复出现,会让这个行为与同一情境产生联结,当这种联结在不断地重复中被强化后,就会出现这个行为在此情境中的自动发生。


当大脑把回馈感受与起因联系在一起时,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就像开关被激活一样,行为就会自动地发生。


因此,有前因才有的后果。


行为习惯的自动发生,是因为遇到了某种特定的情境。



自我观察,了解你的习惯


现在,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故事:


作为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通用公司派来的工程师当然不相信”汽车对冰激凌过敏“这种鬼话,于是一次又一次地跟着客户去买冰激凌,然后观察并记录下车子出发过程中的所有信息,比如时间,车油的种类等等。

在把所有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后,这位工程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购买香草冰激凌的时间要比其他口味所花的时间要少。

原来,由于香草口味最畅销,他们去的那家冰激凌店将存放这种口味的冰柜放在店的最前端,而其他口味则放置在较远的地方。因此,在购买香草口味时,所花的时间就会比其它口味的要少很多。

这时,问题就明确了,为什么买冰激凌的时间长短会导致车子发不动呢?当然,这绝对不是由于汽车对冰激凌过敏造成的。凭着专业的直觉,工程师很快锁定了答案:蒸气锁散热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由于不相信“汽车对冰激凌过敏”,工程师便开始对整个过程进行观察。


而想要对一件事情进行观察,首先就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件事情上来,这样才能准确地收集所有相关信息。


在有了准确可靠的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得出结论,以此来明确问题所在。


相反,如果通用公司只是确认了顾客提供的反馈是事实,而没有具体去了解事情的原因,也就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相应地改善问题。

而习惯的改变亦是如此。


虽然我们了解了行为习惯的发生是有前因的,但是,在不知道这个前因的时候,我们首先也需要对整个事件进行观察,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行为发生的过程上。


这样,我们就能够专心地收集所有相关的信息,准确地定位出习惯发生的前因。


观察习惯,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是自我观察的一种。


由于惯性行为快速和自动无意识的特性,观察习惯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它需要有耐心。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的行为模式才会开始显现,这样我们才能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该行为习惯发生的前因。


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诱因,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斩断它们的联结,或是对其进行移花接木,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习惯。


自我观察,给你改变的力量


其实,光是对行为习惯本身进行的这种观察,就有可能促使该行为发生改变。


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会对观察做出反应,也就是说观察能够影响或改变人们的行为。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当你被别人看着做事的时候,比如老师或者教练,你做事的样子会跟平时不一样。

这个时候,你可能表现得不如自己一个人做的时候好,也可能表现得比平时好,比如表演者就能在有观众的时候表现得比平时更好。


好消息是,心理学家们认为,这种效应也同样适用于你自己是这个观察者,也就是自我观察行为中。

生活中,我们经常为一些自动的习惯所驱使,这些习惯往往是我们毫无意识中发生的,如果不加留意,我们就会像一个自动装置一样,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失控。


虽然,这些习惯,由于长期不断地重复,产生了惯性,力量强大,难以改变。


然而,难以改变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


这就像过去,人们认为心理是无法研究的一样。


随着现代心理学研究的进步,人们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来处理我们心理上的问题。


其中,自我观察,便是心理学家们经常用来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我们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最核心工具。


我们只有了解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为我们最终的行为改变提供了所需的信息和反馈。


因此,自我观察,不仅仅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工具,也是我们进行自我改变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决定性格,因此当习惯可以改变的时候,性格也能够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