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论语》第62天——节俭和遵礼,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器量

八佾篇

6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翻译】

管仲,名夷吾,齐桓公时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塞门,指在大门囗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反坫(diàn),指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各处各项职事,都设有专人,从不兼职,那能算得上节俭呢?”有人问:“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大门前有屏,管仲也在自家门口也有屏;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那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解读】

管仲是齐国的宰相,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管仲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这章里孔子认为管仲“器小”,一是管仲缺乏节俭的美德,二是管仲不遵礼制。

在古代道德评价中,节俭占有很大的分量,而管仲生活奢侈,因此受到孔子批评。有人也许会问,遵礼和节俭与“器小”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遵礼是对传统和制度的敬畏,节俭是对自己欲望的约束,越礼必然狂妄,奢侈必然放纵,狂妄放纵的人肯定偏狭,容不下不同思想和持不同意见的人,故曰“器小”。

但后文中也会提到,其实孔子崇拜管仲,曾经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假如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就全部把头发散下来,把大襟朝左边开了。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这样有谋略的人出现,咱们早就被夷狄灭掉了。

但是从这章的“管仲之器小哉”来看,孔子似乎又瞧不起管仲,认为管仲气量很小。所以有人曾怀疑这句话到底是不是孔子所说。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孔子所言,而这章也恰恰说明孔子评价人是非常公允的,即使管仲这样有谋略有贡献的人,也是有不足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缺点不怕,但一定要知道和明确自己的正道在哪里?责任是什么?为国为官一定要鞠躬尽瘁。

但反过来说,器小之人,固然可以凭才干成功于一时,但很难广采博纳,建立起为后世效法的制度。的确,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伟大功业,但是,在他死后,齐国便人亡政息了。也就是说,管仲并未为建立一套真正的能使齐国长治久安的制度。#读书#

孔子说他器小,也许真不是随便说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天学《论语》第62天——节俭和遵礼,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