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会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最近形成了习惯,打开读写群,看到书友发的音频也会自己录一下,加深一下阅读印象。今天是高丽敏分享的韩素静老师写的启示篇第1章《好老师,会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韩素静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自己阅读《特别的女孩生撒哈拉》后的感受。《特别的女生撒哈拉》是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撒哈拉是文中的主人公,他就读于小学五年级,撒哈拉在老师和校长眼中是一个 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交上去的作业本总是乱七八糟,是一个需要特别教育的笨女孩。但是真正的撒哈拉是一个笨女孩儿吗?在他自己心目中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一、老师,你看到的永远不是学生的全部。 不可否认,撒哈拉是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他喜欢躲在角落里,隐藏在别人身后,很少在众人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爸爸离开后,他因思念爸爸,经常给爸爸写信,更少写作业了,教室里他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甚至盼望坐在他前面的是个高个子同学,课堂上他很少发言,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问他上次是什么时候在班内发的言,那至少应该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前,这是教室里的撒哈拉,但是教室里的撒哈拉是撒哈拉的全部吗?教室外的撒哈拉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在家里的撒哈拉是一个热爱读书,懂事乖巧的女孩子,他的周末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只要他看书他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他专注于阅读时,外面的世界就仿佛不存在了。她的妈妈是餐馆的服务生,特别支持孩子读书,只要不累还会陪孩子一起读书,妈妈读书的时候,撒哈拉安安静静的躺在妈妈的怀里,麦克妈妈成了最好的老师,撒哈拉成了最棒的学生。我想撒哈拉拥有这样的妈妈真幸福。

可遗憾的是,这样爱读书的撒哈拉校长史丁先生却没有看到。

撒哈拉还是个有理想的孩子--她想成为 城市里最年轻的作家,他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他努力的认真的写,把上学以来的点点滴滴都写了下来,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我的痛苦生活和精彩历险》,他把这部作品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能被人发现被人喜欢,到了那一天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撒哈拉的内心极度希望得到认可关注,希望有人读懂他来重新认识他。在撒哈拉眼里自己读书很棒,嗅觉很棒,视力很棒,脑瓜很棒,记忆力很棒,听力很棒,总之拥有和非洲最大的沙漠同一个名字的女孩,萨哈拉心中的秘密和愿望也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他热爱阅读,疯狂的喜欢写作,而老师和校长却根本没看到,校长只记录到的是撒哈拉写的不工整的作业和不能完成的作业,证明撒哈拉是个大笨蛋的证据。家里的撒哈拉和学校的撒哈拉完全判若两人。我们会相信这是同一个人吗?是的,这是千真万确的。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说:每个人都是多层次的,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常常只是冰山一角。是的,每个生命都是多面体,外人往往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每个生命都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外人看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韩老师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自以为看清看全了孩子,但殊不知在我们的眼睛之外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和能看到的,但这些永远不是孩子的全部。因此我们要俯下身子,要走入学生内心,深入的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所处的状态,才能够走进孩子,靠近她,给她力量。我们千万不能根据看到的点点滴滴就给孩子贴标签下结论预测未来,我们没有这种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没有这项权利。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由于挑食个子比较的矮,一二年级经常坐在教室的前排受到同桌的欺负,内心非常的自卑,到三年级的时候,当受同学欺负的时候,被老师发现,努力学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通过自己的优异成绩获得老师的认可以后,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主任说学习好的是班级的大熊猫,要重点保护谁如果欺负他,老师绝不轻饶。就这样获得了起码的自尊,也成为了伊始舞台的中心焦点,最终一路也算光鲜亮丽,考入了理想的中师,成为了一名老师。回想自己其实也是双面人,在学校自卑,受同学欺负,而在家里,却与父母顶撞挑食。每个孩子都有两面性,我们切不可简单的粗暴武断,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和能看到的,这些永远不是孩子的全部。

二不伤害,是底线。这是韩老师在做温暖的老班中反复提到的,我们不要给孩子过早的下标签,否定孩子,遏制孩子的成长。而撒哈拉的校长丁克却认为撒哈拉是一个需要特别教育的孩子。什么是特别教育,原来这是学校针对有特别需要的孩子而提供的特别帮助田一名特别辅导员对该生进行特别教育表面看,这似乎是因材施教,是个很不错的帮扶措施,但要注意这样的环境,学校选择的是学校大厅这样的公共场所,让有特别需要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做练习或者游戏,尽管校长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特别教育,但接受孩子的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接受特别教育的人要么是笨要么是倒霉,要么是大家都讨厌他撒哈拉坐在大厅里接受特别教育,感觉自己是接受了流浪者,貌似因材施教,其实对孩子是惩罚和伤害。有一次撒哈拉在图书馆遇到了同校同学,同学跟撒哈拉打招呼后说你看起来很面熟。听同学说他面熟撒哈拉,首先想到的是肯定在学校大厅见过,我一想到他可能曾经看见自己傻傻的坐在大厅里学习,脸变得通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该往哪看,这就是特别教育给撒哈拉留下的负面影响,每当听到特别的撒哈拉这一称呼时,撒哈拉就会觉得不止我的耳朵听见了,我的脸蛋也听见了,所以我脸红了,我的眼睛也听见了,所以呆呆的盯着墙壁,盯着膝盖,盯着鞋子,我的指甲也听见了,所以拼命的啃他们,我的皮肤,我的骨头,我的血液全都听见了……撒哈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认为是自己的笨,才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此刻校长的这种因材施教,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将孩子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严重的将孩子的软肋公之于众。撒哈拉抬不起头。看到这里我心隐隐作痛。我们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只是一种手段,教师也可能找不到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把样式,但是教育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伤害。医学界也有不伤害原则,它指向的是人的身体,而教育指向的是人的精神,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在很多时候我们只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只期盼美好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是否同样美好,教书育人是个宏大的目标,我们是否做到为了一时半会儿无法证明,但我们要善待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学生,这是学生在当下能够敏锐的感觉到的。我们一定要牢记:不伤害,是底线。

三遇到一个好老师,就可能遇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母亲强烈要求下,撒哈拉留级了。到了新的班级,他闭着眼睛享受着新老师不知道他的历史的喜悦。波蒂老师是撒哈拉留级遇到的,他的教学方式和行为都很特别。第1次上课,当他得知没有一个学生喜欢课本时,他说这么说课本不过是一堆印刷的挺漂亮的废纸,那好我会找点别的东西来上课,至少大部分时间是对的。天哪,当学生不喜欢课本时,老师会找点别的东西来上课,并且至少大部分时间是的,他能够以学生喜欢与否来决定上课内容的老师,他的课堂能不以学生为中心吗?在课堂上老师主要给学生讲故事告诉学生,如果你觉得这个词语很美,你就要把它记住,这个词就是你的啦,在这样的提醒下,波蒂老师读书时撒哈拉记住了溜达、偶遇这些词。波迪老师不仅给孩子们讲故事,还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思考道理。正是有趣的古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能吸引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故事,而且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判断,给学生以启迪,除了读书和听故事,波迪老师还让学生写日记,他说你们坚持写日记,终有一天会在上面写你们的人生。撒哈拉第1次交上去的日记只有4个字--我是作家,波迪老师给他批下了三个字--我相信。让我们想象一下,当一个曾被学校认为需要特别教育的孩子,看到我相信三个字时,他的心头涌上来的会是什么呢?后来当撒哈拉4天没有写一个字时,波蒂老师给他留下了一句“作家需要写作”。这是一个多么巧妙的批语。巧妙在从作家的需要出发,因为撒哈拉曾说我是作家,所以对于不写日记这种现象,老师只是善意的提醒,你不写作了,那你就成不了作家。这样的批语,更容易被撒哈拉接受。通过日记撒哈拉和波迪老师进行着深入的交流,撒哈拉在日记本中问老师是否有秘密,波迪老师给了长长的回复,就这样一座用日记搭建的桥梁,横跨在师生之间,有了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撒哈拉说在写日记时,我总是会盯着他写给我的那些话,就像我脑子里有一个勤奋的搬运工,而他的话就是一块一块石头,我的搬运工搬啊搬,几乎把这些石头都搬进我的脑子里了。老师允许并鼓励学生发出不同于别人的声音。每次讲完故事他都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他总是说同一个故事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试着想一些你们自己的话,而不是总重复别人的话,或者是已经说过的话。他喜欢诗也经常给学生读诗,当然他喜欢的诗学生不一定全都喜欢,有时候他刚把诗发下去就有学生扔掉,面对这种情况,波迪老师也很生气,但他绝不命令学生把诗捡回来,他说他能做的是把诗给学生,而不能强迫学生去读,学生有选择读或者扔掉的权利。即使面对调皮的德里上课大声演讲,波迪老师只是说:你可以不做我让你做的事,这是你的选择,你有选择的权利,但是请你帮助我保持安静。他允许学生有秘密,他告诉学生,如果日记上的话不想让别人看到,那就在本子上画一个禁止的标记,

鼓励学生有思想,有秘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这是保证孩子成为一个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条件,在规则之上有自由,这才是教育的较高境界。最让我佩服的还有他对孩子的信任。当撒哈拉说自己是个作家,老师就坚定的相信他将是个作家,她从来不把正在接受特别教育的德里看作是个有特别需要的学生。在课堂和其他学生一样,让德里回答问题做练习,尽管每次德里的回答都需要好长时间,波迪老师从来不看学校的记录,他说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对孩子的评价只用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波迪老师。在波迪老师的陪伴下,撒哈拉彻底变了,以前在教室一年多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的撒哈拉,开始让自己的声音在教室里响起来,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室里静得出奇,然后在短暂的平静后,全班爆发出欢呼声,因为大家觉得太好了,好的像个大人,写的好的像是抄的。撒哈拉变了,以前他不写作业,现在他能写出1200多字的作文,以前他是个需要特别教育的学生,现在他因为优秀而被老师任命为小信息员,以前他是个躲在角落里的孩子,老师提问时不仅不举手,反而会把身体缩得小小的,现在他有了合适的脚码,穿上了水晶鞋,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舞台的主角。萨哈拉变了,他终于摆脱了胆怯,忧虑,自卑,终于像一颗坚韧的仙人掌,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里,开始了生命的怒放。

撒哈拉的变化源自哪里?不可否认是他自身的成长,不可否认是岁月的力量,也不否认是妈妈给撒哈拉带来的安全感以及书籍的力量,更不能否认是波迪老师的引领,在波迪老师的引导下,写日记再也不是一种负担而成了额外的奖赏。如果我们问波蒂老师,是你开启了撒哈拉的心吗?不不,波迪老师一定会微笑着说是撒哈拉自己敞开了心扉,而他只不过是怀着宽容和信任在耐心的等待罢了。

是的,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像波迪老师那样,把孩子的心灵照亮,把孩子的希望照亮,把孩子的日子照亮。一个好老师会让孩子对未来充满了期许,会让孩子看到美好的未来。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侄女一二年级也是坐在教室角落里从来不发声,三年级以后我让她担任班长,时时处处关注他,锻炼他。让他参与说写作文,经过一年的锻炼,他开朗了乐观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学习有了自信心,他成了舞台的主角世界的中心,下课也有人围着他叽叽喳喳。他整个的精神面貌都变了,今年六年级成了学校的学霸,连续多次县级抽考名列前茅。看着孩子可喜的变化,我非常的很开心,这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遇到一位好老师,就是孩子成长中的贵人,将会引领孩子朝向明亮那方。

我孩子七年级在明善就读,封闭的教学,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 偶然一次和他同学闲聊,说起儿子由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受到老师的指责,孩子一年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保持班级23名稳步不动。老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不管花任何代价都要把孩子转回来。到一中以后,孩子结识了新老师,新同学第1次考试就获得年级第6名的佳绩,在老师的关注鼓舞引领下,孩子中考取得了509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洛宁县高级中学的培优部。贾老师就像一位母亲,对孩子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线下多次开班会,鼓舞学生家长的士气,全员上线,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正是有这样的家长般把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事放在心上的老师,在中考中92班全员上线成为了全市的焦点。贾老师就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点亮了孩子的心灯。感谢贾老师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让孩子朝着明亮那方前行。

自己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一直在想老师是什么呢?今天看到袁卫星老师的一句话,觉得特别的契合我现在的心情: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但他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同样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短板练绝招,正如今天段局长所分享的:教师必须成为美好的中心。朝向美好的路上,坚持十日有十日的收获,坚持一月有一月的进步,坚持一年有一年的拔节成长,坚持十年有十年的生命飞跃。我愿在这条道路上努力修炼,向于永正老师学习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向韩素静老师学习做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因与我的相遇而幸福。为此我会从此刻开始刻意练习,在承担中成长,在分享中精进。 活成一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老师,会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