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第二弹——《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等到这时候,美股再次熔断,且不说抄底的人永远不知道底部到底在哪,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足以是一场全球性的人类灾难。回想两个月前,武汉封城,百业凋敝,从除夕春晚的火热到微博里求救的“水深”,从起初的不甚在意到而后的人人自危,灾难的开端总是让人猝不及防。那时候总有人说——“这是一场人祸”,也总有人将它和1986年那场二十世纪最严重的科技浩劫——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相比。那么今天我想推荐的这本书就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出名的作品之一也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也有人把这本书叫做《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也是本书的开篇的第一段话。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他独特的新闻记者的视角,用他擅长的独白的方式直白而惨烈的展现了: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以后,无数不知情的消防员,医生,去清理废墟的工作人员和数以万计的普通居民面对这场浩劫时,内心的恐惧、彷徨、愤怒、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无数复杂的情感交织,仿佛跨越时空的长廊,用指尖去触碰那末日童话般的浩劫的时候,心痛的感觉比书中的口述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还是两年前,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法瞬间吸引了我。书中没有宏大的背景,高昂的腔调,甚至感受不到作者的态度。阿列克谢耶维奇——她仅仅是个讲述者。读者仿佛置身于一首诡谲的合唱曲目,每一个口述者都是一名演唱家,而他们合唱的就是这场置身其中,不明生死的乐章。

1986年的那天凌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炉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总共有超过五十万人参与了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他们中最多的是军人,此外还有司机、矿工、建筑工人、各行业的专业人士。而参加清理的他们,绝大多数是不知道自己究竟面临的是怎样的浩劫。消防队员以为只是扑灭一场普通的火灾,直到被自己咳出的内脏呛到,辐射到全身溃烂死在医院。他离预产期只有两周的妻子在不顾一切照顾他之后产下四肢健全但是肝硬化的死胎。军人从事故现场回家后,扔掉了所有衣物,却留下了一顶帽子,因为儿子实在太喜欢戴。不久之后,儿子得了脑癌。而此刻政府在做什么呢,一位大学教师回忆道:“事故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辐射、关于广岛和长崎的书,甚至就连有关X射线的书都消失了。有人说这是从上面传达下来的命令,如此一来,人们就不会恐慌了。”好吧,不得不承认,此刻的我就算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其中一两个故事都觉得四肢无力,满是煎熬。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存活于本书字里行间的人们对生活是热爱的,对亲人也有爱也有思念的。可是命运却没有提供给当地居民认清真相的选择,或是说认清真相时已为时已晚。

幸存的人说:“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城市,我们失去了全部的生活。”从此,切尔诺贝利成为核污染的代名词,跟那里有关的一切仿佛都是有毒的。人们虽然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可是却被刻上了涂抹不去的烙印。参加过清理工作的人们惨状各异的陆续死去,怀孕的妇女被强制要求堕胎,背井离乡的人民甚至找不到一个栖身之所,因为——他们就是辐射的代名词。

有句话在常常被用于灾难中个体: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体上就是一座山。

(如果还想阅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其他书籍,《二手时间》《锌皮娃娃兵》《但是妈妈,我还是想你》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书第二弹——《切尔诺贝利的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