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孙子兵法》的三个学习误区

《孙子兵法》作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兵法书,很久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很容易掉进几个误区。学习了华杉老师的讲解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总结一下,误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1、误区一,以为《孙子兵法》是教人如何去打仗的战法。其实,它是叫人“不战”的。它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叫你不要打、不要打、不要打。不打就会失败,不打就不会有损失。从结果往前推,之前的不打,才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打仗是一项风险巨高的国家大事,即使打赢了,也绝对是劳民伤财的,万一失败了,后果就更严重了!忍一忍,等一等,多忍忍,多等等,善于忍善于等,这些都是孙子在书里反复强调的。同样是不打,也区分三种情况:肯定打不赢的,一定不打;肯定打得赢,但损失很大的,不打;肯定打得赢,损失也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可以不打也能解决问题的,何必去打?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之策也!”打仗是为了什么?最后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啊,如果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又何必打仗呢?这就是大道。

2、误区二,以为《孙子兵法》是教人去如何打胜仗的。其实,它是教人追求“不败”的。不败是目标,也是底线,是真理。追求胜利和追求不败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底线的不同。追求胜利只是定了一个一厢情愿的天花板,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能就会败得完全没有底线了;追求不败的底线是保持不败,目标上不封底,运气好一点,就是胜利了。如果每次都不败,把时间线拉长再拉长,那不是最厉害的胜利么?如果每天都保持不犯错不退步,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把时间线拉长再拉长,那不是最快的进步么?炒股大师巴菲特的铁律:保持本金,保持本金,保持本金,就是不败定律。李嘉诚的“未虑胜先虑败”,他在做任何事之前,首要思考会不会失利,然后下降各种致使失利的可能性,现在大多数人理财时,很少会思考失利、风险等等要素,仅仅盯着收益,因而理财行动看起来既急进又冒险,令风险猛增,不少人就败在这一点上。“投资的时候99%的时间想的都是风险,稳扎稳打、量力而为,一定要做到‘知止’:先求生存,再谋发展。”持续地做到不败,这个就是李嘉诚成功的秘诀。

3、误区三,以为《孙子兵法》是教人如何用计的。其实,它所谓的“计”,首先不是计谋、诡计,而是精确的计算和计量。如果经过计算,发现实力不行,那就任何计谋都是没有用的。看看三国的例子。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用尽天下的阳谋妙计、阴谋诡计又如何?死后留下锦囊妙计又如何?先天的不足,使他未战就先败了:蜀道之难难于于上青天!蜀汉只有10万的兵力对抗司马懿的60万兵力,还要经过那么艰险的秦岭蜀道,才可以到达中原,需要耗费的兵力和粮草,是一个小小的蜀国承受得起的么?辛苦劳作储备两三年的粮草,还不够战争耗费几个月!光粮草一项,已经输在打仗之前了,纵有10个诸葛亮,也奈何不了1个司马懿了。后方的粮食要运送到战场前方,要耗费30车粮草,才能把1车粮草运送到前方去,这样的成本,不是劳民伤财,还有什么好处呢。汉武帝更夸张,他当初要攻打湖南、贵州一带,粮草的成本是120:1,就是120车粮食的成本才可以运送1车到战争的前方。成吉思汗为什么可以攻打到欧洲?那是他用战马沿着草原进攻过去,解决的了马匹的粮草问题,省却了运粮的牛马及其食料,用方便随身携带的压缩牛肉干解决了士兵的粮食问题。拿破仑为什么战争的成本低,因为他的士兵成本几乎为零:他颠覆性创新地把全国人民都发动起来了,用宣传仇恨的形式把他们都变成了战争的义工,随时都可以通过征兵迅速补充士兵资源,还通过就地抢掠大大缩减了运粮成本。恐怖分子为什么难搞,因为他们把人的成本也是降到最低,他们的人肉炸弹,成本几乎为零。要对抗恐怖分子,制造出几乎零成本的微型机器人,把准备作恶的恐怖分子消灭于作恶之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避免《孙子兵法》的三个学习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