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摘抄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题解】

本章孔子论述的是明智的问题,它对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者而言,显得更为重要。有道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能使无孔不入的谗言和诽谤行不通,那可真是明智而且有远见的人了。

【注释】

①浸润之谮(zen):像水浸润物件一样逐渐传播的谗言。谮,诬陷。

②肤受之愬(su):像皮肤感受到疼痛一样的诬告,即诽谤。愬同“诉”

【译文】

子张问什么是明智。孔子说:“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儿都行不通,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暗中传播的谗言,切身感受的诽谤,在你这里都行不通,就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我的感想//

哇哦,感叹这样的明辨是非,好奇要如何做到识别这些不该行得通的“谮”“愬”,

《华杉讲透论语》中,

“你掌握的信息比他还多,他怎么能误导你呢?”

“明,也不是真的无所不知,谁也骗不了我。而是接受被人骗,允许人背叛我,把这个部分列入'代理成本',有'被骗预算',……

有谁向我举报谁会背叛我的时候,我接受他的背叛…也并不相信来者所言,

来谈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继续感慨终身学习吧。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