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产品高手?怎么评估这个人厉害在哪里,不厉害在哪里?我把好产品体系用三个层次再总结一下,分别是:中观、微观、宏观。你可以对照看一下自己,或者你要评估的人,在这个三个层面水平如何?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什么叫中观?就是套路。
第二模块之后的内容,有大量的套路:用户画像、痛点和痒点、整体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书店里有很多讲套路的书:用户需求、产品策略、功能定义、流程图制作、产品原型制作、项目管理、数据分析、产品运营……大公司是学习套路的好地方。一家公司能系统培养某一类人,说明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有与众不同的套路,比如:联想出销售、腾讯出产品经理、阿里出运营、百度出技术。
所以大学毕业去大公司是有价值的,因为套路有价值。套路像武功招数一样,是前人总结的有效经验。
比如用户体验,如果你不懂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地图、用户体验这些套路性动作,按照自己的模糊感觉做,也许也能接近用户体验的完整。但练好套路可以自我排查问题,便于和团队沟通。
除非你打算在大公司呆一辈子,否则最好不要超过5年。为什么?因为大公司教你套路,同时也会深深地把你角色化,让你只能作为系统的一个角色,习惯系统内的生存。
创业企业也不要迷信大公司的套路,最典型的就是从腾讯挖个产品经理,创业者就觉得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交给他。甚至与这个产品经理PK的时候,还不自信,觉得对方是大公司出来的更专业。因为,靠套路成不了高手。套路可以让你更有章法地展现自己,更容易搞定面试官,成为系统内按指令行事的公司中层。
如果你为既定资源,既定需求的系统服务,套路足以胜任。因为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多一点少一点的刻度,有领导控制,有系统控制。但是如果你想依靠这门手艺,自立门户,博得名利,那么你面对的是整个市场的竞争与用户的分流。你每时每刻,都需要面对每一个细节的取舍。没有人告诉你“可以了”,没人告诉你对与错,甚至用户给你的反馈都是混杂的。
你如何做出每一个微小的决策,持续迭代,持续优化?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要成为能够自我决策的好手,我们就需要产品经理能力的第二个维度:微观体感。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选择叠加起来,就是你拿出来的产品,就是你活出来的样子。
那么日常中,我们做每一个细小选择,靠的是什么?靠微观体感,就是真实地感知每一个微小瞬间。
前面的课程很多是讲微观体感的,尤其是开篇的第一模块。产品是一种被动的艺术。一个产品只能在被动中,默默把握每一个微小的主动机会,在每一个接触的瞬间,每一次的交互里,让用户顺畅地深入下来。
用户动力不足,要放弃这个产品,你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最挑剔的人,其实就是最有防御意识的人。如果产品突然碰触用户的某个意识神经,让用户产生防御,那流失的几率就会加大。
举一个并不新鲜的例子,日本一位做寿司的师傅叫小野二郎,一部有关他的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做寿司时间超过55年,直到70多岁,他还对寿司有很多新想法。纪录片里讲小野怎么带徒弟: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料理鱼。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纪录片里的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他们一直说‘不行,不够好’。”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终于承认这名学徒为“职人”时,他高兴哭了。
如果是你,你能清晰地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吗?能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吗?小野二郎可以真切地判断——来自他的微观体感。为什么花10年学习拧毛巾、用刀和料理鱼?为了建立精微的微观体感。
达·芬奇为什么要练习画鸡蛋?为了建立精微的观察和手感。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鸡蛋都一样。但要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在最不容易建立观察的地方,建立每一个微小处的觉察。
反思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用户满足?复盘用户是否产生了防御心?为什么会在这里卡顿?产品应该怎么做才自然?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觉,眨眼之间的好恶判断。很多爱好者、发烧友是有微观体感的,他们需要补中观的套路,才能够有系统、有层次地释放他的感受。
而在大公司也好,看书纸上谈兵也好,拥有了中观套路的人,一定要补微观体感。否则,说起来都对,做事却都不到位。如果能够同时拥有微观体感和中观套路,那就是一个产品好手了。
宏观能力:打大仗
那什么是宏观能力?就是打大仗的能力。
你说锤子手机的微观体感和中观套路如何?很好啊。比起小米手机,差在宏观能力。你说易到用车当时的用户体验和口碑如何?很好啊。比起滴滴,差在宏观能力。在这套课里的点线面体、创新模式都是宏观能力。几家定位相似、体验相似的产品,靠优化用户体验,其实是无法终结战争的。大仗拼胜负,靠的是宏观能力。
本讲小结
1、练好套路,在大公司做到中层没问题。要想自己为结果负责,开门立户创业,必须有长在自己身上的微观体感。
2、没有微观体感,靠套路判断,就是自欺欺人。但打大仗,做顶级高手,其实宏观能力也要强。
这是我们对之前的内容,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级做的一个小小的总结。
划重点
1. 中观套路,是学习招数,就是套路。用户画像、痛点和痒点、整体流程图、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都是套路。
2. 微观体感,是成为高手。要成为能够自我决策的好手,我们就需要产品经理能力的第二个维度:微观体感。
3. 宏观能力:打大仗,就是打大仗的能力。在这套课里的点线面体、创新模式都是宏观能力。
课后作业
1、分析一个人的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的作用
具我观察,有的人擅长套路、有的人精于细节、有的人就是有大局观,同时具备这三种视角的人,少之又少。
有时候,看一个人明明觉得特别牛,可他就是做不好事情,可能他缺了一条腿,甚至两条腿。 微观体感,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在看上去差不多的地方,把细节做过头,为了那最后1%的完美,付出100%的努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骆驼就是骆驼,背上长着驼峰的动物。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会根据年龄、性别、喝水频率、挤奶情况、身材等,分出几百种不同的骆驼。
只有中观可能会不接地气,只有框架和理论,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只有微观,可以成为一个很好技术人才,把细节做到完美极致,可以成为此领域的顶级; 拥有上述2者之才,可以是优秀的攻寨拔营之将。 而拥有中观、微观、宏观三者才是大神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