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被《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刷屏了,找来看了之后大呼过瘾。
这部电影讲的是,慢粒白血病患者吃不起4万一盒的天价药“格列宁”,主人公从印度走私山寨药给患者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主人公的英雄之旅。
故事的主角程勇,在初期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商贩,生意不好交不起房租,夫妻关系破裂,是一个被现实打败的loser。但是他有个闪光点,就是对家人好。
为儿子舍得花钱,为年迈的父亲敢于以身犯险。
每个人都必然有优缺点,能够成为成为英雄,必定是放大了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有点。
基于程勇的这个优点,故事展开了第一个转折情节。
老吕,慢粒白血病患者,找到了主人公并提供了走失药品的情报,这是主角团队的第一个伙伴,作用是提供情报。
程勇当然不会轻易地就答应老吕去走私药品,否则这个转折点就太过平淡了。而作为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须做到抓住观众的眼球。
在中国,走私药品的处罚算是比较严厉的,一旦被抓,有可能这辈子就算完了。
上有老下有小,程勇当然会犹豫,合情合理,自然到我们看的时候都感觉不出来这是编剧故意安排进去的。
故事的路线已经展示给观众了,接下来就需要一个“冲突”来推主角一把。
小人物之所以是小人物,大都是因为缺乏动力,不喜欢折腾。
看看我们所熟知的大人物,哪个不是喜欢折腾的自燃性人格?
马云折腾到了40多岁才成功创立了阿里巴巴,罗振宇也是40岁前后辞职创立了逻辑思维。
这些大人物们往往都具有内在驱动力,每天瞎折腾,总有一天会折腾成功的。
而小人物则需要推一把才能动起来。
于是,故事安排了程勇的父亲突然晕倒,检查出来是血管瘤。由于高额的手术费,逼得他不得不走上编剧早已安排好的走私药物这条路。
这是故事给我的第一个反思:家人,朋友,或者其他最要的人身处险境的时候,你是否愿意为之冒险?
这个问题拿去做问卷调查的话,几乎100%的人都会回答,我愿意。
所以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故事很巧妙地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愿意为家人,朋友或者犯险的话,才有可能成为英雄。
许多故事都在讲这个价值观。我喜欢的日本漫画基本上都是,比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等等。
这是程勇走私的初衷。
同时也是故事的外在目标,主角想要赚钱支付父亲的手术费,给儿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想要发财致富。
程勇顺利地从印度走私了一批山寨药回来,却发现根本就没人买他的药。于是引出了主角团队的第二个伙伴,刘思慧。
为了给女儿治病,不惜委身风尘的坚强女子。
这里换成商业角度来看这一部分的情节。
刘思慧给程勇的叫做渠道。
你的公司研发了一款新产品,但是没钱打广告了怎么办?
可以去找节点人物做口碑营销。
刘思慧是病友群群主,他的女儿也是慢粒白血病患者,这样的角色设定给了她一个特殊身份叫做“节点人物”:对于许多分散的点具有可信且可连接的属性。
之前李笑来被泄露出来的音频里提到的金马就是这个角色。他是币圈群众可以触摸到的成功范例,所以他在这一领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或者说驱动他人的能力。
第一批药成功地卖出去之后,程勇尝到了甜头,想要得更多。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引出了第三个伙伴刘牧师,作用是上游的对接窗口。
到这里,程勇算是把上游的采购和下游的销售渠道够给打通了,一个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已经到齐了。可是故事偏偏给安排了一个小黄毛,对于这个创业团队来说似乎可有可无,脾气还有点倔。拿<西游记>的取景团队来场照一下,是不是觉得小黄毛的角色有点像沙和尚?
唐僧是老板要的是价值观,孙悟空是销售讲的是战斗力,猪八戒是内务主管作用是协调团队,白龙马是开车司机,而沙和尚则是打杂的。其他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都丢给他。电影里,小黄毛不就经常跟着程勇,给他搬货么。
这里当然没有黑小黄毛的意思,把角度切换回来,从故事情节的推进角度来说,小黄毛的作用仅次于老吕。如果说老吕的作用是为故事展开了“外在目标”的话,那么小黄毛的作用就是激活了故事的“内在目标“。
事业做大了之后,程勇尝到了足够的甜头,注意力便转向了风险。
光脚的时候,程勇也把自己豁出去了,但现在穿上鞋子了,他就不想再冒险了。但是他要抽身,对于其他人来说无异于过河拆桥。于是,就有了雨夜里五个人不欢而散的情节。而点燃这个事件火药桶,把“冲突”扩大的就是小黄毛,同时诱发了主人公的内心思想产生变化: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走私药品?
如果是为了钱的话,钱已经赚到了,那么抽身而退是最好的选择了。可是为什么其他人都很么生气呢?自己既对他们有恩,又没有侵害了他们的权利。
当时程勇不懂,他只想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
我自己也经常会这么想,好好地过日子,安稳又舒服有什么不好?何必要折腾得死去活来呢?
这也是故事给我的第二个反思:弄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会选择一条路走到底。比如有些工作是讲究资历的,呆的越久工资越高,越容易升职。许多人即便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一想到换份工作的话就维持不了当下的生活水平,便选择继续忍受一条路走到底。
我有一个客户,高中毕业后就在一家跨国企业里任职,将近四十年了。但是前几天决定辞职,跳槽到一家薪酬待遇不如原先的小公司去。因为在新的公司里可以肆意施展自己的想法抱负。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想清楚了就好,不问东西。
一年后,老吕由于没钱买药持续服用,被病魔折磨而死。这个事件把故事推向了高潮,程勇也想明白了自己应该遵从内心的想法,再次走私印度山寨药,不为赚钱,只为让许多患者能够吃上药。到这里,故事的“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这两条路线都算是走完了。
于外,程勇的裁缝公司每个月利润几十万,让他有能力帮助人;于内,程勇明白了被病魔折磨的痛苦,知道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不让更多的人和老吕一样痛苦而死。
这个故事想讲的就是这个:中国富起来了,但是还有许多人苦于医疗问题,有些人甚至为之倾家荡产。我们是不是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医疗问题上,是不是该加大力度自主研发药品,而不是去进口,去山寨。
不过导演显然不满于此,所以小黄毛也死了。借程勇之口问各位观众一句:一个20岁的生命只是想活下去而已,这有错吗?
有错吗?有错吗?有错吗?
一句三问。
一问,面对外国进口的天价药,这些患者无疑都是弱势群体。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地位担当哪去了?
二问,为什么我们国家就没有自主研发的特效药呢?
三问,法律是为什么而存在的?为什么活生生地逼死一个20岁的生命?
这三问能否问醒这个社会,暂且不议。从结构上来讲这一句三问极大地强化了故事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请多关注医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