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比较自我,厌学,做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厌学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可能跟孩子自身的情况相关,也可能与家庭教育相关,也可能与学校同伴关系相关,甚至与师生关系也相关。

因为您给的信息比较少,我只能给到一些案例供您参加。

1.从青春期孩子的认知发展来看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就是初中的孩子,正常的情况下普遍的学习意愿都会降低,这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初中生普通比较感性,常常缺乏自信,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通常只是想一想,或是跟好朋友讨论一下。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太自信,他们对做这件事情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那如果是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父母的耐心陪伴,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是因为发展的问题而厌学,那么,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例如,不懂的问题要学会问老师,或者自己给孩子一些辅导,请老师来辅导,或是在网上查资料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不过,因为这种原因厌学甚至不上学的概率是比较少的。

2.就是家庭教育的原因

例如,父母高期望,高要求;或是总批评,总指责;还有总是拿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比等等都会造成孩子厌学。

我们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这种原因占比是比较大。

那如果是家庭教育的原因造成孩子厌学怎么办呢?

这个就需要家长学习正确的育儿理念,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学会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同伴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在乎同伴,如果跟同伴闹别扭的,或是遭到同伴的嘲笑等等也会让青春期孩子厌学。

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可以交孩子一些与朋友相处的技巧,父母也可以刻意的营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跟同伴修复关系。

这个朋友不跟我玩,那我可不可以再找其它的同伴玩呢?

不过,这种概率也是比较少的,如果孩子不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多半其实也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4.就是师生关系

也有可能就是孩子碰到了不喜欢的老师,或是老师总是刻意的针对孩子,隐形的暴力等等,这些也可能造成孩子厌学。

那这个时候,父母给孩子心理建设就比较必要的。

首先,一定要告诉孩子,不管老师怎么对你,那都不是你的错,因为很多孩子在遭受这种遭遇的时候,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才让老师这样对他的。

但实际上是老师的原因,所以,这个时候给孩子建立心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找机会,修复师生关系,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5.孩子成长需“无条件”关注

据来自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已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沈家宏就说,厌学情绪形成有主客观因素,关键是家长也采取正确的辅导方法。

沈家宏说,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有的家长除了要孩子完成课内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加餐”,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因此,他建议不要对小学生要求太严。

特别是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获得成绩的过程、途径却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置之不理,只是要求孩子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孩子的成绩好,就给予无微不至地关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撤回”了关爱,甚至冷眼相待。这是许多家长的两副面孔、两种态度。沈家宏就说,,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无条件地积极关注的。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外在的奖惩、地位而变化。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孩子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往往由兴趣而定。”沈家宏说,家长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兴趣,就应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要使他们的兴趣持久,更需要家长对他们的成功有所关注,小小的赞赏也能激发他们百倍的热情。

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及积极性格的形成,与家长的褒奖密切相关。沈家宏认为,对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要注意避免过分的奖励。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更不能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子女多交流、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

沈家宏建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这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乏兴趣,就不容易学好。就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沈家宏表示,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学习的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边玩边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期孩子比较自我,厌学,做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