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都会忘,那读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

最近有兴致翻了翻中学时候做的读书摘抄,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抄写下了当时认为特别美,或者特别受用的段落和句子。

一方面感概岁月流逝,一方面感叹过去其实也读过不少书,同时心中也开始有了一个疑虑,因为看到多年前摘抄下来的这些内容,再次阅读的时候,基本上完全不会觉得自己曾经读过。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内容我都忘记了。

既然读过的书大部分都会忘,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同时也询问了其他朋友,普遍来说,我们都不否认读书的意义。那么这些意义都是什么呢?

01 食物让身体成长,读书让心灵成长

有一句话是这样来比喻读书的意义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实际上,这段话有点偷换概念了。读书所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记住和运用书本里面的知识,而吃食物的直接目标,是有力气或者长身体,而不是记住。

所以,这句话不能解释读书的意义,反而能多少说明读书的无意义:吃食物总是会让人有力气或者长肉(当然这可能是很多人的烦恼),但是读书却并不总是让我们能记住和运用里面的知识。

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类比食物和书。吃过的五花八门的食物,经过我们的消化和吸收,被融入到我们的身体系统中。读过的五花八门的书也是类似,经过我们的理解和思考,被融入到我们的心灵系统中。

也就是说,食物在被吃进去之前的形态,和被我们消化利用之后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同理,我们在书本上读过的文字,和在我们的大脑里呈现的形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回过头再去看以前读过的那些内容时,我们会觉得很陌生。

吃饭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让我们的心灵成长。这样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积累(那些抱怨喝水都会长肉的人,也可能会不同意),我们也常常用“潜移默化”来形容,我们思维认知上的成长。

所以,读书当然是有意义的。

02 学以致用

著名的生涯规划师,《拆掉思维的墙》的作者古典,认为学习一定要功利,包括读书。

他提到,我们从小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没有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读书总没错。

但实际上,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读书的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读书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所以他建议把阅读做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出版的新版图书有26.24万种,也就是说还不包括重版、重印的图书,也不包括电子出版的书籍。如果要把所有这些书看完,一个人每天24小时不睡觉,假定每本书用3个小时,也需要89年。更何况,我们如果每天能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因此,在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要获取知识、提升心智,选择读什么书、怎么读,确实是大家特别需要重视的。

03 读书人的气质

有一句很美的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所以,读书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曾国藩也说过:“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在鲁迅的小说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大概就是读书人的气质,即便生活落魄,也依然有一种贵族一般的精神。

在一部法国的长篇小说《刺猬的优雅》中,女主角之一的门房勒妮,虽然出身卑微,外表冷漠、邋遢,而且总是给人“满身是刺”的感觉,却是一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求知者。

在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有一个长长的慢镜头,是进入到勒妮狭小拥挤的房间,然后在打开房间里另一扇类似于储物间的门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大的漂亮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这样的一个“私人图书馆”,象征了勒妮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也正是因为勒妮深藏的气质,影响了另一位女主角,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小女孩帕洛玛。帕洛玛原本对于自己身处的家庭和环境,有着深深的绝望和厌恶,感觉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小说的一开始,她便决定要自杀。而在小说的最后,帕洛玛决定直面人生。

所以,读书能给我们一片精神上的私有领地,在这片领地里,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有朋友曾经对我说:“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从来不会说要追求有什么用,那么为什么读书就一定要追求有用呢?”,她说得很对。

比起读什么、怎么读,我们首先更应该搞清楚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心智,又或者,是为了增长我们的气质。

就像我们的日常饮食一样,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是为了解馋,还是为了增长体力、保持健康,又或者,是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某种精神上的追求。

有一句西方的谚语说:“你吃什么,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eat),我想,读书也是一样,你读什么,就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过的书都会忘,那读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