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酿葡萄酒=自酿“恶果”?】

中国人有一种“自制”情结——没有添加“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一定是最好最安全的。

你以为“外婆亲手酿的酒”很健康很安全?实际上,风险一大堆。所以,每次有人要把他的自酿葡萄酒拿给我喝,我都是拒绝的。

别说我不识趣,只是因为自酿葡萄酒很有可能是“生化武器”一样的存在啊

为什么?请听我一一道来

1.杂菌培养液

一个学生物的朋友说:“家庭自酿葡萄酒,跟杂菌培养液差不了多少。”

这是因为,葡萄皮和酿酒容器上都附着有许多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等。自制葡萄酒的消毒方法无非是“开水烫、酒精擦”,有害微生物难以完全消除。

如果葡萄酒出现了菌落、霉点、臭鸡蛋味,就意味着你心爱的自酿葡萄酒已经被微生物大军占领了。这样的葡萄酒喝下去,就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更有食物中毒的风险!

2.甲醇制造机

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醇,如乙醇、甲醇等其他醇类。

甲醇来自于葡萄中的果胶和果胶酶之间的化学反应。如果发酵温度不当,甲醛的量会大幅度增加。

专业的葡萄酒酿造温控设备,有助于降低有害物质生成量,提高葡萄酒品质

家庭酿酒普遍缺乏温控设备,令发酵温度随着室温“变幻莫测”;加上缺乏检测条件,甲醇的味道也难以喝出,因此自酿酒中即使甲醇含量过高也难以察觉。

甲醇对人的视网膜和视神经伤害极大,之前还有喝自酿葡萄酒酒险些失明的案例。

3.农药残留溶液

酿造葡萄酒时,需要将葡萄连皮一块发酵,葡萄上的农药也就很可能溶解到葡萄酒中。

或许有人说:“怕啥!每一颗葡萄我都洗得可认真了!”

自酿过程不会做农残检测,只能依赖于清洗来尽量降低农药残留。然而,农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抗雨水冲刷能力”,因此洗得再认真,还是有农药残留的可能。

你所自豪的无添加产品,因为残留的农药,估计有害物质已经大大超标了。

4. 不定时炸弹

酿个葡萄酒也会爆炸?是的。

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装酒的容器密封得太严实,气体排不出来,容器内的气压就会不断增加。

当内部气压超过容器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炸了。

5. 残糖量爆表

许多人把自酿葡萄酒当成是“天然保健品”——每天一次,每次一杯,雷打不动。

实际上,自酿葡萄酒用的多是鲜食葡萄,单宁含量少,酿出来的葡萄酒酚类物质少得可怜,大家所期待的抗氧化功效自然也小得可怜!

而且因为鲜食葡萄糖分低,水分多,需要在酿造的时候加入大量的糖来帮助发酵。这样的酿造方式,导致了自酿葡萄酒的高残糖量。

“甜甜有果味儿”是好入口,但这么高的残糖量,不适宜经常饮用,对糖尿病患者更是禁忌!

有人说:“我喝了那么久,啥事都没有!

并不是我居心叵测,实在是对比起家庭式的自酿葡萄酒,专业的酿酒显得严谨和安全得多。

发酵需要用到葡萄外皮的天然酵母,所以通常不会对葡萄进行清洗,因此也会对农药使用有很严格的把关;

专业的发酵控温设备,精准控制发酵过程的每一步,以达到不同的风味和口感;

通过科学方法去除酒体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及甲醇,保证酒品恒定而安全……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酿葡萄酒=自酿“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