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谢林

11 怎样从海量信息里寻找聚焦点

托马斯·谢林是谁呢?

最聪明的经济学家

多年以前,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要从哈佛大学退休,一所大学赶紧去挖他。这所大学比较死板,哪怕是自己去挖的人,也得提交4封推荐信。这对谢林来说不是问题。他的4封推荐信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写的。

其中,萨缪尔森,那个20世纪最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是这么写的:

“谢林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经济学家。”

我的朋友子夏曰在微博上转述了这个掌故,他是从这所大学的前任院长那里听来的。这所大学挖一个已经要退休的家伙是有原因的——他们在赌谢林会得诺贝尔奖。果然不久,谢林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眼中最聪明的经济学家,自然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但谢林又是个非典型经济学家。

他是博弈论大家,著述很丰,基本都是论文集;博弈论差不多就是数学,但他的论文却没多少数学。可能是因为他对语言的驾驭已入化境,用文字就足以表达那些通常认为不用模型就无法表达的精妙逻辑。也可能因为,他治学兴趣在于预测和解释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

谢林的学问大多是在兰德公司做的,就是那个美国最著名的智囊,直接服务于美国冷战时期的战略设计。美苏在几十年的冷战中斗而不破,时时要走到悬崖边缘,又要走回来。这当中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谢林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只知道他作用极为显著,以至于他获得诺贝尔奖时,颁奖辞是这样写:

“在核军事竞赛的背景下,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做学问做到经世济用,就是谢林这样。

介绍完了谢林,接下来我要跟你说说他在冷战时期,为遏制美苏大战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就是在博弈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聚焦点”,也叫“谢林点”。

那个特别的时间,那个特别的地点,就是聚焦点(focal point)。每个人预期对方预期他预期对方预期的那个点, 所以“聚焦点就是每个人预期别人预期他可能会怎么做的方法”。

不论与朋友还是与对手打交道,先找聚焦点,事半功倍。

谢林的四本书我都读过,《冲突的战略》(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军备及其影响》( Arms and Influence )、《选择与后果》( Choice and Consequence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 )。每本都值得深读,题材从自我管理、核威慑、博弈论,到恐怖主义、种族隔离,无所不包,通透一以贯之。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经济学家谢林,和他提出的聚焦点。中国人认为顶级的智慧叫“析妙理于毫芒”,意思是在最细微的地方解剖精妙的道理。谢林当得起这句话。

在刚才我今天提到的四本书里,我尤其推荐最后一本,谢林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建议你也去看看,体会一下在精微与广大两极之间自由来往的思想。

今日思考

今天给你一个思考题: 为什么马路上如果有一个人抬起头看着某个地方,慢慢地就会聚集起很多人抬起头看着某个地方,哪怕那个地方可能什么都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一天 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