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受你走过的路,看过的景

有人说,学习是通往成功最便捷的道路。那么同理,阅读就是获得快乐的,成本最低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学习是在传递已经验证过的经验,阅读就是在感受作者走过的路看过的景,接收作者传递过来的,那一刻的心情和见识。

受个人条件限制,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往往只有身边来来回回的那些人那些事。虽然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信息,可以让人足不出户环游世界。但那种精彩的、丰富的、思想深邃的灵魂交流,只能通过深入的阅读才能去感受。

儿时的我,就是受到电视剧《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影响,才开始阅读之路的。即使认识的字太少,很多繁体字都用一半的字体来念,还是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西游记》的影响力不必多说,至于《红楼梦》,那应该是唤起了一个小女孩对于美的认知。

在那个流行追逐打闹的年纪,《红楼梦》一书对我的吸引,简直就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或者说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种反差,但即使是现在的我,绝对做不到姥姥的那种淡然,不卑不亢。有个经典的场面,是贾母问刘姥姥,这个园子还可以吧,姥姥的回答可谓经典,既奉承了贾母,又没让自己落了下风。

首先吸引我的是剧版《红楼梦》,各种闻所未闻的美,美食美衣美人美物美景美诗,还有电视剧音乐渲染出的悲情美。从而吸引我翻出书来,把《葬花词》反复诵读,心中甚至涌起无法言说的哀伤。当然更无人可以诉说,小伙伴们都不愿意看,父母会笑话我小孩子胡思乱想。但是那种哀伤,是贯穿整部书的。因为我们提前知道了结局,即使这一刻的欢乐感染了我,但过后心中更觉凄凉。正所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让我真正沉进去的还是阅读原著,电视剧还原了一部分,书中的世界则更为广阔。电视剧给了人直观的感受,但是书让人可以细细琢磨其中的奥妙。特别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书中的详细解读,更能代入到角色中去。比如宝黛之间的互相试探,简短的话语,表情和动作,都不足以展现二人的所求所思所想,而加上了一些心理情绪的描述,他们的行为就更容易被读者接纳了。这样的例子在全书中不胜枚举,使得如此庞大的人物关系图中,大部分的角色都能个性鲜明,形象丰满。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举个例子,有句俗语叫做“看景不如听景”,一般人看到傍晚的河流,最多会感慨一句,晚霞真美啊。王勃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会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不是马上就有了画面感。作家对眼前的景色进行描述,看过此景的人顿觉清新脱俗,未曾见到此美景的读者,也能在眼前浮现出画面。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部分,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有文学家讲到:我们读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不知道遇到哪本书,会突然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原来自己的那点儿小心思,被很久以前的某一个作家写过,他穿越时空,讲述他的故事,你捧着书,发觉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贴近你的心,这样温柔熨贴地跟你说话。

比如看毛姆的作品,看他冷静、客观和深刻地剖析与解读人性的弱点,可以感受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从而去观察、去体会揣摩,人物的好与坏、善与恶。只恨自己不能放下一地的六便士,专心专意地去追寻月光。

再比如读李白的诗,他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作为屈原之后第一个达到浪漫主义诗歌顶峰的人,他留下的作品带我们看到了他眼中的世界。“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既有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山川河流,又有癫狂过后的落寞时光。那一刻,谪仙人似乎就在我们身边,正举杯邀明月。

相信这样的感觉,有太多的读者都曾有过。我们看过的景走过的路,有人也看过走过,不仅和我们心意相通,更以流畅契合的语句传达出来,看到书的那一刻,我们仿佛也和作者在同一高度。还有我们没看过的景没走过的路,作者走过看过,以恰到好处的方式讲给我们听,我们的身体依旧在凡世中按部就班地活着,但我们的灵魂却跟随作者遨游四方,真是畅哉快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感受你走过的路,看过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