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喜欢把朋友称作“闺蜜”| 女性的友谊特点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的是真正的闺蜜不会存在抢男朋友,而只会存在抢朋友,因为很多的女生会对闺蜜的男朋友有本能的敌意,甚至会让闺蜜和男朋友分手。

这让我想到了“闺蜜”这个词,以及背后体现的女生友谊的特点。

现在,“闺蜜”一词被很多女性朋友用作称呼自己的好友,是一个热门词汇。很多人觉得闺蜜就是那些能一起逛街购物、聊各种八卦、谈天说地、分享情感的女性朋友。

但个人一直以来对“闺蜜”这个称谓并不是很感兴趣,更喜欢直接以朋友相称。为什么呢?下面来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

1. “闺蜜”一词的由来

何为“闺蜜”?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个词的含义和来由。

“闺蜜”,即闺中密友。“闺”是旧时未嫁女子居住的内室,“蜜”即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因此,“闺蜜”的正确解释是未婚女子的亲密好友。

当然,现在的含义更加广泛,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会把自己的好友称作“闺蜜”。

为什么这个词会如此讨人欢心呢?据个人猜测,其一可能是跟风,其二是这个词能给人一种年轻感和女性味道,饱含着少女的芬芳和神秘,悦耳动听。

2. 女性友谊的特点

由这个词,联想到了女性友谊的特点。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从上学开始,女生之间似乎总是更容易产生浓厚的感情,总是喜欢出双入对: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甚至上厕所也一起。并且也会交流很多东西,主要是日常的生活经验,如衣服包包、化妆品、明星娱乐、生活经验,还有内心的小秘密,那些萌动的情愫。

总之,彼此之间会时刻保持同步,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心世界。有时哪怕与自己的计划和时间有所冲突,也会选择牺牲自己来等待对方。她们往往害怕一个人独自前行。

那些被称作“闺蜜”的,多数正是这样的关系。

相对之下,男生却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哪怕也会有好兄弟,但是很少有太亲密的身体接触。独来独往也没什么。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到,女性友谊和男性的不一样。

男性之间更多是“作为个体通过思想和个人计划的交流”,彼此自始至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女性们却由于有着共同的命运,如最终都要相夫教子、成为“第二性”,这让她们“通过一种内在的共谋联结在一起”,她们之间交流的更多是彼此共同的生活天地、各种生活经验,如菜谱、家务、孩子、丈夫、怀孕、化妆品,而不是观点的交换。

通过交流,她们让自己这些被主流的男权社会忽略的体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肯定和尊严。

总的一句,由于女性作为难以成为独立的个体(没有这个机会),于是便采取结合成整体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力量,这种友谊本质上是在惺惺相惜、“抱团取暖”,而不是因为三观的契合。

并且,由于缺乏男性那样的机会去拓展生活的更多方面,她们很容易把闺蜜的友谊视作自我价值感的来源,产生情感依赖

依赖会导致占有。所以,一旦闺蜜有了新朋友或者男朋友,很容易会产生醋意,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取代,被冷落,自己因此失去了价值。所以,“闺蜜”一词会带有一种排外性。

这些占有和依赖,会给人一种虚幻的安全感,阻碍了自我的成长、精神的独立。

总结以上分析,“闺蜜”实际上是一种彼此依赖的共生性关系,这是男权社会下难以独立的女性们的相互的抱团取暖。并且这更多是环境的造就,而不是女性的“天性”。

因此,之所以对“闺蜜”这个叫法不感兴趣,并非不喜欢这个称呼本身,也不是否认女性朋友的价值,而是不喜欢这背后象征的不自由不独立的女性性别角色,那种依赖性的、占有式的友谊关系。

所以对本人来说,对于比较好的女性朋友,还是会选择“朋友”这个中性的称呼。

3. 真正的友谊

其实,不论性别,也不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成熟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并且这种关系是有边界感的,不会过分干涉对方的生活。

真正的爱、真正的友谊不是占有和依赖,而是相聚和分享,是彼此的造就和成全。

其实,自由是给予对方最好的礼物。因为在自由的情况下,才会有最大的成长,而关系的目的就是成长。约束和捆绑只会让彼此的空间越来越窄。

彼此之间互相帮助是没问题的,只是这种帮助要有利于对方的成长,而不是加强彼此的依赖性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这样的关系里,看到别人结交了新朋友或者恋人,也并不会产生失落,因为会发自内心地希望对方成长和快乐。

最后,愿大家能感受到独立关系的美好。

我是G小姐,公众号「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爱、情感和心灵,带你穿过纷繁的表象,从深处了解性与爱。如果对您有启发,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不喜欢把朋友称作“闺蜜”| 女性的友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