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就了管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蹭个高考作文的热点。


管仲成就了齐桓公。春秋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被郑庄公打了一顿之后,基本权威跌入谷底。

天下权力出现真空,各个诸侯国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此时,齐桓公横空出世,趟出了称霸天下的套路,让霸主填补周天子的权力空缺。

支撑着齐桓公走出这条路的,就是管仲。

管仲的重要性,可以在他死后齐桓公的遭遇上看出来。

齐桓公找不到管仲的替代者,缺少了管仲的建议,齐桓公既没有办法维持霸业,更是让几个佞臣活跃在自己身边,最后竟然被饿死。

管仲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赫赫威名,诚然是他的个人能力,可谁成就了管仲呢?

齐桓公是一个,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无条件的信任管仲,支持管仲的行动,听从管仲的意见。

而我觉得比齐桓公更重要的人物,是鲍叔牙。

鲍叔牙和管仲是朋友,他和管仲经历了很多事,在管仲被人误解的时候,他为管仲辩解,并充分了解管仲的能量。

鲍叔牙和管仲分别辅佐了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齐襄公时期,他们分别逃亡了莒国和鲁国。

齐襄公遇难,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比赛生死时速,管仲射中公子小白带钩,小白上演了影帝级的表演,蒙过了管仲,并加速先回到齐国,成为了齐桓公。

齐桓公在选用卿士的时候,鲍叔牙作为亲信,还是推荐管仲,并说服了齐桓公,任用管仲,从而开启了霸主之路。

这里关键作用是鲍叔牙。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能量,并且在近在眼前的利益面前,他心存国家和朋友,利用了齐桓公对自己的信任,以及齐桓公的政治野心,强力推荐了管仲,才给了管仲发挥的空间。

没有鲍叔牙,只不过在《左传》的记录里换几个字而已,就不会有管仲和齐桓公的功业。

有能力的人,未必都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如同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多少千里马,因为遇不到伯乐,而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如韩信,年轻时在乡里也不受人待见,在项羽账下也是个小吏,跑到刘邦手下,也没有重用。

但是他有机会和萧何聊天之后,他的才能被萧何发现了。萧何夜下追韩信,强力推荐给刘邦,并让刘邦拜为“大将军”,在楚汉相争的乱世中,闪耀了自己的光辉。

没有萧何,还会有韩信吗?

伯乐难找吗?难。因为伯乐的能力,也是要精进到顶尖水平。

相传伯乐把自己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伯乐的儿子学相马,按照老爸的诀窍,找到一只青蛙。他说:这家伙额头隆起,眼睛大大的,叫声响亮,不是一匹好马吗?

伯乐的儿子,也未必是个好伯乐。缺少好伯乐,千里马泯然于众马、找不到奋蹄奔跑的概率就更大了。

伯乐不仅需要顶尖的相马能力,他还要有相当的地位,这样才能向有权势的人举荐千里马;还需要有容人之量,才能让千里马的地位在自己之上。

这些条件放在一起,伯乐真是不常有。

总有人慨叹,为什么中国十几亿人,找十几个踢球的不容易吗?

不容易,中国足球的环境里,培养不出足球伯乐,中国的梅西可能憋在家中做作业,也可能作为留守儿童奔跑了田间。没有人去发现他们。

希望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能多些伯乐,让更多的人才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大展宏图。


大概用了40分钟,敲出了这个作文,质量感觉不高,最多就是个中等分数。原来高中时,作文差不多能拿到90%以上的分数,高考过去二十年了,水平没进步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成就了管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