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九章:我究竟是谁?——揭秘完善的人格是雌雄同体的真相

道德经·第九章

【正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

持执盈满,自满自骄,不如适可而止;将铁器锤打得非常锐利,却难以长时间保持这种锋锐。黄金碧玉堆满厅堂,无人能长久守住这些财富;一个人若富贵且骄慢,那是自取其祸。功成了,名就了,就应急流勇退,这才合乎天地自然之大道。

【问道老子】

老子:周同学,你认为“弱”和“强”,哪个更好呢?

周同学:当然是“强”啦。

老子:为什么呢?

周同学(有些困惑):咦,这是三岁小朋友都懂的道理。但被您这么问一下,我竟然没想过为什么,先生能帮我解惑吗?

老子:呵呵,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你听得太多了。

周同学:听得太多?

老子:对的。从你出生到现在,你接触到的人和读过的书籍都在强调“强”这个观念。你相信它并不是因为你信仰它,是因为你“听得太多”。这就是主流价值的力量。

周同学(疑惑脸):您说得似乎有些道理。

老子:周同学请随我来。

(说完,老子带着周同学到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山洞前面,洞口黑漆漆的,看不清里面有什么)

老子:这个山洞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我们一生都在山洞中前行,却看不清前方是什么。你想不想进去看看?

周同学:好呀,先生。

(老子带着周同学进了山洞,虽然他们最初看不清楚洞内的情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看到洞穴的一些模糊景象。这个山洞天然形成,洞壁上偶尔散布着一些石块。沿着洞里唯一的路,老子和周同学一直往前走,但是洞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周同学:先生,前面好像越来越狭窄了,我们还能走下去吗?

老子:试试看吧。

周同学:哎呦,我头撞到山洞顶了。

老子:你不妨把头低下。

(他们继续前行,山洞变得越来越狭窄,只有不到50厘米高,弯腰低头也不行。)

周同学:先生,前面没路了吧。

老子:不见得,我们爬过去看看。

周同学:啊,要爬啊。

老子: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周同学:没有。

(周同学默默地跟随着老子,在狭窄的山洞中蠕动着。突然间,他们的视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块封闭的空间,足有一百平方米之大,高约三米。)

周同学(环顾四周):先生,这里看起来没有出口。

老子(指着一块巨石):或许,你应该敲开这块石头看看。

(说完,周同学面前出现了一把铁镐,周同学抡起铁镐,开始敲打石头,过了好长一阵,石头终于破碎,原来石头后面就是出口,是老子和周同学聊天的地方。他们从洞口走了出来。)

老子:周同学,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周同学(沉思很久):先生,您说山洞如人生,我想我在里面的表现就是在人生中的表现。我低头弯腰甚至爬行是‘柔弱’,我最后敲开石头是‘刚强’。先生,我说得对吗?

老子(微笑):很对。在人生这个山洞里面,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挑战,洞口小了,或前路被阻隔。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我们要运用合适的解决方案,但首先你得有‘刚’和‘柔’两种力量。若只有“刚”的力量,洞口小了,你便不会弯腰低身,只会大力去凿它;若只有“柔”的力量,在遇到前路被石头阻隔的时候,我们便可能束手无策。

周同学:您是说我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被观念和经验限制,“执于一念”,对吗?

老子:确实如此。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完善的人格应该是“雌雄同体”。男性心灵通常是“坚强的”,而女性心灵则往往是“柔软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弥补那些我们所缺乏的力量。在恋爱、结婚、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伴侣和孩子身上获得相反的力量。

周同学:您的意思是,我们的人生过程也是我们人格自身完善的过程?

老子:没错,《易传・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过分追求“刚强”,或者“柔弱”,都是片面的。正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一个“强”字,“弱”字就包含在其中了。或许当我们能够完全掌握“强”和“弱”之力,能根据情况灵活转化,柔中带刚时,我们将达到一种新境界。

周同学:您所说的太深奥了。

老子:你要靠心去“悟”,也要靠事去“磨”。你的杂念太多,心里像是住着三万只蝎子,什么时候你能用心把它们都磨死了,你也就明白了。

周同学:我知道了,先生。

老子: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我们慢慢来。

【本章小结】

本文从“强”、“弱”之辩讲起,穿插一个山洞中行走的故事。接着,引出了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一个完善的人格应该是“雌雄同体”。最终的结论是,“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强”和“弱”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而做人、做事也需要兼具刚柔两方面的力量。正所谓“反者道之动”,一个人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具备相反的力量。这也是《道德经》第九章想阐述的观点。

ps:大家有什么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发我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九章:我究竟是谁?——揭秘完善的人格是雌雄同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