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读书笔记2

第2章 父母是人,不是神

1、当人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一些古怪又不幸的事情就会发生。他们开始赋予自己新的职责,去扮演父母的角色,而忘记了自己是个人。

2、严格来说,这种转变不是好现象,因为它会导致父母忘记自己仍然是个人,而只要是人就会犯错,人有局限性,人拥有真实的情感。

3、这种可怕的责任感成为一个重担,这些为人父母的人认为自己必须表现出从不改变的情感,必须在任何时候都爱他们的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容忍孩子,抛开自己的各种需求,为孩子作出牺牲,还必须一直保持公平正直。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犯他们自己的父母在他们身上犯下的错误。

4、尽管这些良好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它们通常会损害而不是有助于提高父母的效能。

5、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忘记了自己是凡人,只有让自己成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能成为高效能的称职父母,孩子也会很喜欢他们的父母表现出来的真实性。

6、想要成为一名有效能的父母,无须丢弃自己的人性,你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拥有积极的或者负面的情绪;你更无须前后一致表现自己是个称职的父母;当你感觉你无法假装对孩子感到接纳和爱的时候,你无须勉强自己去这么做;你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孩子一律平等地展示你的接纳和爱;最后,你和你的配偶无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在统一战线上。

7、真正至关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接纳的概念

8、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他们对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接纳或者不接纳。真实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时候能够接纳,有时候却无法接纳。

9、重要概念:行为指的是你的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并不是你对那个行为的评价。例如:孩子把衣服留在地板是一种行为;贴上标签说“邋遢”,则是对这个行为的一种评价。

10、孩子的所有可能的行为称为“行为窗口”,她的一些行为你是可以欣然接受的即“可接纳行为”,而有一些则无法接纳即“不可接纳行为”。

11、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要视其个性而定,有些父母天生容忍能力非常强,他们会对孩子产生包容和接纳的感情。接纳包容就是他们性格中的一个特点——他们的内在安全感,他们的强容纳度,他们喜欢自己这个事实,他们的情感不易受到周遭发生的事的影响。

12、许多书籍和文章都主张,父母对每一个孩子必须一律平等地看待。这个概念不仅误导父母,也使得父母在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不同的时候产生罪恶感。

13、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的分割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上下移动。其中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包括父母的心情、父母和孩子所处情况的不同等。

二、父母可以(也必然会)前后不一致

14、不可避免地,父母会前后矛盾,表现不一致。当他们自己的情绪根据每天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况而产生变化时,他们的表现怎么可能保持一成不变呢?

15、如果父母试图保持始终如一,势必会丧失其真实性。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位父母也是不尽相同的凡人,每种情况也一样会是有所不同的。

三、父母无须建立“统一战线”

16、许多父母认为他们双方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有相同的感受,并在他们的孩子面前建立起统一战线,这简直毫无道理!

17、先不说这个策略有多么不公平——两个人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孩子,它还通常迫使父母中的一方不得不去扮演一个“不真实”的角色。

四、虚假的接纳

18、没有一位父母可能接受孩子的所有一切行为。父母有可能蒋孩子的某些行为一直放在他的不可接纳区。

19、父母的虚假感受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孩子对父母亲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从父母的"非语言信息“去敏感地辨认父母的真实感情——父母会有意无意地、不自觉地做出暗示。

20、如果父母无法真实地接纳孩子的行为,却又表现出虚假的接纳,孩子会怎样呢?这时候他们会感觉到很困惑,因为他们接收到的是”混合的信息“或者说”相互矛盾的信息。

21、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陷入这种困境中,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当孩子们遇到虚假的接纳时,他们感觉左右为难,会使他们产生很深的焦虑感,并使得他们缺乏安全感等。从更长远来看,它甚至可能给亲子关系造成严重的伤害。

22、在亲密且持久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真实情感很少能在孩子面前隐藏起来。因此,父母一定要了解:最好不要违背自己的真实感觉,而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当父母感觉到无法接纳孩子的行为时,绝对不要虚假地接纳。

五、你能只接纳孩子这个“人”,而不接纳他的行为吗

23、这是另外一个具有欺骗性的有害观念——它会使父母无法做真实的自己。尽管它可能会减轻一些父母在不接受孩子行为时产生的罪恶感,但是这个观念一直在损害着很多亲子之间的关系。

24、即使父母能在孩子本身和行为之间划清界限,但如果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接纳他的人本身,但不接纳他的行为”,就如同要他相信“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一样困难。

六、我们对“真实父母”的定义

25、真实的父母会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孩子产生接纳和不接纳的情绪,他们对孩子的同一个行为的接纳度,也不会总是保持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不该(不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应该接纳父母双方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事实;他们也该了解,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接纳程度不一定相同。

26、简而言之,父母是人,不是神。他们无须假装无条件地接受,甚至从头到尾都接纳。他们也不应该在自己不接纳的时候假装接纳。

七、是谁拥有问题

27、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模型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问题归属原则。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有如此众多的父母都落入了一个陷阱,即为本该归属孩子的事情,去承担了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行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

28、当孩子拥有问题的时候,P.E.T.课程为父母提供了另外的解决方法来协助孩子:让孩子自己拥有问题,并找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

29、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各式各样的问题。

30、孩子在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能,可以找出解决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如果父母给孩子送上他们事前准备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无法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他们一遇到新的问题,就会不断地找父母来解决。

32、当父母接手或者“负责”起孩子的问题,并视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案为自己的责任时,不仅是个可拍的负担,而且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人能够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在任何时候都为他人的问题找出好的解决方法。

33、当父母接纳自己不需要去为孩子的问题负责的时候,他就处在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协助者,催化剂或者说支持媒介,帮助孩子找到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34、当孩子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他的确需要帮助,但矛盾的是,从长远来看,最有效的协助方式就是“不提供帮助”。更准确地说,这种协助方式是把责任留给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P.E.T.课程里,我们把它称为“倾听技巧”。

35、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的全貌:P.E.T.课程教给父母有效沟通的技巧,以减少孩子拥有问题的次数;P.E.T.课程教给父母完全不同的技巧,以减少父母拥有问题的次数。

36、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在亲子关系中要去区分每一种问题属于哪个区域,这样他们才能选择是要用倾听技巧还是面质技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读书笔记2)